為進一步優化學校“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對照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的《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規定,現將學校近八年來積極探索的“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有效路徑,包括特色理念、具體做法、取得成效等梳理如下:

一、提煉特色理念 “1+1+1”>“3”

學校自2011年建校起,就逐步組建并完善家長委員會、家校共育等相關工作,經過2011年至2015年和2015年至今兩個階段分別地“播種”與“生長”,目前已經提煉了“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理念與模式。

理念即“家校一家人”“家校社三位一體全家共育”理念。在學校家校社實踐的過程中也有過諸多難題,其中最大的困境就是克服家長心中與學校、與社會在育兒方面剝離甚至對立的局面,為此學校經過多次開展座談會、換屆大會、教育論壇、專家講座、家長會、家長讀書會等活動,甚至于在2022年度發布的《給家長的一封信》中也反復闡述該理念。

經過學校的日常浸潤,目前家校間、家校社之間已然形成了一團和氣的良好氛圍,更在廣泛的家長中建立起了“一家人”的思想觀念與協同育人的良好意識。

二、蹚出一條小徑 助力學生成長

《荀子·修身》中寫道:“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路徑與做法的探索中,學校一直用這句話來激勵自身,在行中思,在思中再出發,最終經過八年探索,可以說是初步蹚出一條小徑,現在具體做法簡述如下:

(一)以學校為主導構建協同育人組織架構

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工作中,該校充分發揮協同育人的主導作用,在日復一日地踐行中形成了“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機制,并依托學校形成了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小興星’為核心目標”的組織架構(如圖1)。

img2

圖1 學校“全家育人”模式

(二)以學校為主導落實協同育人實效舉措

該校在長期探索中,以多樣的方法探尋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有效舉措,截至目前,學校的實效舉措是:

1.建立溝通機制,在學校辦公室設立“家校社協同育人”辦公室,由該辦公室負責人建立起“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長效溝通機制。

2.完善家委組織,在家庭教育方面,學校有效地通過“家校社協同育人”辦公室與家委會對接,截至目前,已經設立了1個“家長學校社會協同育人”辦公室,1個校級家長委員會(含有44個班級家長委員會);校級家委會還下設了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家長社團聯合會等。其中社團聯合會涵蓋了家長舞蹈隊、家長攝影團、家長朗誦藝術團、家長戲劇社、家長志愿服務隊等藝術類社團,其中家長舞蹈隊的成員們編排的啦啦操參與了學校2021年度六一活動,在活動中通過快閃的形式舞動,成為當年“六一嘉年華”一道亮麗的風景(圖2);家長舞蹈隊編排的扇子舞《萬疆》在2021年學校科技體育藝術節開幕式上驚艷亮相,得到大家的一致贊揚,該節目也通過學校“視頻號”進行了展播;家長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學校各項志愿服務活動,如校門口護學崗、一二年級游藝性評價工作人員,在2021年12月學校面向全區展示的二年級游藝性評價活動中,50位家長成為活動有效開展的“主力軍”,他們的參與愈加彰顯了協同育人的重要性。

img3

圖2  家長啦啦操展示

3.明確三方職責,自2022年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并實施以來,學校多次通過線上的形式開展主題學習教育,家長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明確“協同育人”的重要意義與各自的職責。

4.開展多樣活動,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方面,通過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機制,學校開展了“琳瑯滿目”的特色活動。

(1)家校攜手的活動:具體包括家長會、家訪、家委會換屆大會、家委會年級主任工作會議、家委會“藍青工程”師徒結對活動、家長進課堂、家長進食堂、家長檢查作業、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家長拔河比賽、家長研學、家長社團、家長愛心服務等活動。

img4

圖3 家長志愿者參與學校大型活動

(2)家庭教育的活動: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下需依托有效的實踐與學習活動,不斷強化家長的科學育兒觀,為此學校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方式,開展了“請進來+走出去”的家庭教育活動。其中,

線上+線下:線上通過騰訊會議召開家庭教育主題云會,家長學校讀書會,孩子已升入更高學段的畢業生家長經驗交流會等,好家風學習會等;線下通過座談會、讀書會、走進師大教育博物館、專家講座等方式加強對家長科學育兒理念的認識,特別是家長之間的好書推薦、好經驗推廣活動,在交流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饋。

img5

圖4  家長進課堂

img6

圖5  家長舞蹈展示《萬疆》

請進來+走出去:主要是請進來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專家,教育學博士等面向家長開展專題講座活動;走出去是家長的研學活動,在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博物館、消防站等多個地方進行教育理論、安全救援知識等內容學習。

(3)特色家風展播活動:學校大力引導良好的家庭教育,打造“小興星之家”宣傳平臺,并常態化進行“家風”展播活動,截至目前每個年級的家庭都參與了“家風”主題征文及“我家的年味”主題征文,通過輪播的形式對外展示,學校也將邀請婦聯評出的“好家庭”模范,走進學校進行家風交流會,評選出學校“小興星好家風”的模范家庭。

5.聯動社會資源,在社會協同育人方面,學校通過少先隊、關工委、科協、文化和旅游方面的資源,積極邀請“五老”、勞動模范、道德模范、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中國好人”、人大代表等到學校進行交流,截至目前“五老”張景衡爺爺等常走進校園,給孩子們講課;全國勞動模范、消防楷模胡金木在線寄語學生,和學生們交流互動;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贠恩鳳老師走進學校,“中國好人”銅川陳家坡會議舊址守護人杜天祥爺爺給孩子們講陳家坡會議的故事,還有區、市、省、全國人大代表走進校園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為青少年答疑解惑。

除了以上活動,學校積極對接鄠邑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和家長開展勞動教育活動,走進高陵“公社”,走進人民法院、環保局、尾氣檢測站、西安廣播電視臺等實踐活動基地,借助社會有效資源,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親子實踐活動以及未成年人主題活動等。

(三)以“互聯網+”思維助力家校社協同育人

在八年實踐過程中,學校與時俱進,廣泛有效運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家校社協同育人,例如打造了嗶哩嗶哩、喜馬拉雅等家庭教育專號,在喜馬拉雅APP搜索“大興的小興星”用戶,即可收聽專輯《家庭教育促進法》《小學階段高學段家長如何有效親子共育》《小學階段地學段家長如何有效親子共育》等內容;通過設計“家長學校每日一讀”主題海報宣傳,充分宣傳家庭教育科學理念;通過H5頁面、騰訊會議等新型網絡技術手段與多媒體應用手段,組織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如“關注少兒心理健康”“家長親子教育專題網絡讀書會”等專題線上學習會,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參與,收到了良好的反饋。

img7

圖6 特色家庭教育形式

三、繼續向前出發 深耕協同育人

在年復一年的具體實踐中,學校通過“提前規劃、深入交流、有效協作、廣泛實踐”的方式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并且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創新做法。例如2022年度,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學校大膽在協同育人的工作中實現“藍青工程”師徒結對,在一年級、二年級的家長中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幫助家長們先完成“幼小銜接”,再完成孩子一整個家庭的“幼小銜接”。

在舉措與實施路徑上,該校依舊要根據“意見”進一步強措施、抓落實、重實效,“全家人”共同培育好“小興星”!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