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興慶校區第34屆教育科研研討會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以“關注學生差異 聚焦深度學習 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為主題,分為上下午兩個單元展開研討。

20240129155531659-70-05ed0.jpg

20240129155531726-99-eea39.jpg

在專家報告環節,北京師范大學趙希斌博士以“以返璞歸真的姿態追求教學改進”為題,圍繞“如何備好課?”“如何上好課?”兩個主題,從處理好教學內容要做到“高、思、實、正、通”,到把握好教學形式要做到“引、問、比  動、趣”,生動闡釋了教學中一節好課該有的樣子。他提出教師應重新回歸課堂本身,注重學生本位,追尋教育規律,探尋課堂本真。趙希斌博士以各個學科教學的具體實例,生動地演繹了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真正讓素養看得見的不同方法,為每位教師指明方向,教師們從不同角度獲益匪淺。

20240129155621553-2-1d624.jpg

在差異教學課例展示中,鞏彤彤老師展示《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康靖老師展示了《<孟子>三章》的課堂教學。

20240129155643847-26-53a60.jpg

課例展示后,以“聚焦差異教學 提升教育魅力 打造附中好課堂”為主題的圓桌論壇拉開帷幕。首先,授課教師鞏彤彤、康靖分享了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闡釋授課中差異教學思想環節的具體做法。該校數學學科中心主任張建國老師和語文學科中心主任孫琦老師分別介紹課程情況。陜西省碑林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李為華對兩堂課進行了精彩點評,高度肯定了課堂上的亮點:情境驅動,紙筆互動,語言魅力,精準抓手。西安交通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健從“大中小一體化”的角度認可了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提出“有溫度的課堂”是極為重要的,肯定了附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育人情懷。

趙希斌博士對老師們的提問一一給出建設性的意見,并談到通過兩節附中呈現出的真實課堂,看到了教師在教學背后的深厚積累和豐碩的教研成果。同時,他也提出了未來課堂研究的思考方向,引發全體教師的深刻思考。圓桌論壇激活全體教師的深入思考,老師們紛紛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向專家提問,論壇嘉賓及時解惑,專家和老師們相互交流教學心得,彼此探索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路徑。論壇在各位論壇嘉賓與臺下老師們充分的互動中圓滿結束。

20240129155656588-21-dfdd8.jpg

在課例范式推廣環節,各學科中心進行各類課型展示、交流、推廣,老師們思維活躍,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梳理總結課例范式,積極探討研究,迸發出思維碰撞的火花。在跨學科課例展示中,高遠老師就一節校本選修課程《無法破譯的小紙條》進行說課。陳嘉欣老師就初三專題復習《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一課進行說課。張建國老師和徐麗老師分別對兩節課進行點評。

20240129155709785-27-980f3.jpg

活動中,陳江江、李津、張煒、胡卉、楊鳴悅、田杰等教師通過講述育人故事、分享教育案例、探討育人方略讓與會人員感受到一線教師的教育智慧以及對學生的無邊師愛。

20240129155722384-45-e6f0a.jpg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興慶校區執行校長周潔認為,本屆研討會實現了兩守正兩創新:一守德育、教學融合發展之正。二守立足學情,尊重差異之正。同時談到,教育教學工作應時而進、因勢而新。一是理念新。附中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上一直積極探索、以謀實效。重思維、求素養,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本次研討會旨在立足學生立場,探索課堂提質之方,全面打造附中好課堂。二是方法新。落實新課標要求,研討會中,將展示跨學科融合、項目式學習等教育教學的探索與嘗試,希望老師們通過深入的研討,形成階段性的成果,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20240129155732231-40-02f4d.jpg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訾艷陽教授對此次教育科研研討會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形式豐富,內容多樣,每一位老師都收獲匪淺!他提出,附中的課堂和班級管理都在靜悄悄地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源于全體教師不忘初心、凝心聚力、深入研究、持續踐行。附中的老師也在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耕耘中收獲幸福。教學真正的改變,在于對提升學生素養方法的發現,而這一點應該是全體教師持續關注、努力的方向。

參加本次研討會的還有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分社市場部主任郭雪麗,陜西教育報刊社《教師報》副主編、編輯部主任唐李佩,“名校+”西安市星光實驗學校校長李懿,咸陽彩虹學校副校長賈敏,旬邑縣實驗中學黨支部副書記趙秋紅,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興慶校區副校長熊銘強,以及交大附中一校八區參會領導、教師代表,興慶校區全體教師等共200余人。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