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與生活有機結合,讓知識擁有真實的生命
陜西省西安小學舉辦 2023學年 “跨學科”案例匯報
作者:馮愛虎 溫娜
發布時間:2024-01-26 22:28:34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1月25日上午,陜西省西安小學舉行了 2023學年 “跨學科”案例匯報。本次跨學科研究圍繞“讓學習與生活有機結合,讓知識擁有真實的生命”主題,學校十七個教研組參與了匯報,陜西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衣新發教授和陜西省蓮湖教師進修學校王利軍副校長到場進行指導和點評。活動采用直播與幫扶學校共享。
各學科組圍繞核心素養積極開發貼近學生生活的多學科融合資源,彰顯學校“樂學”理念,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積極動手、多元創新能力,為跨學科研究開辟了豐富的探索領域。匯報前學校將各組的案例匯集成冊,作為學習交流的資料。
辛悅老師和雷藝瑋老師以《“生活中的科學”項目化學習案例 》為題敘述了跨學科主題活動。該案例設計了3個課時9個活動,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明確研究問題—討論設計食譜的基本步驟—查找資料、調查訪談—初步制定食譜—調整食譜設計、成本核算—成果展示、分享評價”等具體活動,發展數據意識、應用意識、信息素養、反思意識、問題解決能力。
王晶老師和王雪純老師以《跨學科融合學習 豐盈美術課堂》為題講述了美術組跨學科學習的融合。美術組除了與各學科融合,還嘗試融入傳統節日和校園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體驗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李毅老師和李素老師匯報了《小學低年級數學跨學科融合作業的實踐與思考——以“人民幣的探索之旅”為例》主題案例。該案例讓學生認識各種常用面額的人民幣,了解簡單的貨幣文化。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體會到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中的作用,會使用人民幣購物。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發展出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養成愛惜人民幣以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該案例體現了語文、美術與勞動等學科與數學的融合所帶來的巨大潛力和價值。
馮愛虎老師、白新春老師講述了案例《從閱讀生發出創造美、發現美、熱愛美的力量——“你所不知道的安徒生”項目式學習》。該項目式學習基于整本書閱讀,訓練學生自動化閱讀能力,同時在童話訓練的多重浸潤中,打開孩子想象的翅膀。教師借校園春天的油菜花環境,引入童詩繪本《魚先生奇想曲》的創作方法,把孩子的想象引入對美好的春天的觀察、思考和創造中。《菜園童話》在孩子們的筆下匯成了一本本獨具特色的繪本。這個案例啟發孩子充分認識到自我的創造價值——你所不知道的還有“人人都可以成為安徒生”。
寧冬冬老師、高婉潔老師講述了《新時代背景下融合課堂讓小學生樂學英語—— 一、二、三年級My Body 融合創新教學案例》。該案例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將勞動教育與語言學習緊密融合,注重提高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思維品質,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助推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胡彥飛老師、常媛媛老師匯報了語文跨學科案例《跨而有根,跨而有融——“國慶假日小記”跨學科作業案例探究》。該案例體現了“跨學科學習既要跨,也要融”,凸顯了跨學科學習設計中學科目標間的融合點,強調學科間知識和思維的融合,設計了有實效性的評價方式。
周娜老師以《千變萬化的圓》為主題,講述了我校六年級數學教師深研教材,立足“雙減”,針對“圓”這一單元的整體學習。教師設計、開展了系列性、多樣化的學科融合實踐活動,把跨學科內容融入數學課程,讓數學實踐活動作為有效的載體,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空間,以“學科融合”的理念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湯亞絨老師、文都靜老師分享了《節約水資源 從點滴做起——“滴水實驗”數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案例研究》。該案例聚焦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以北師大版四上《滴水實驗》一課為著手點,打通學科之間壁壘,聯通學科之間的脈絡,結合數學、科學、美術、語文等學科知識,組織學生以“節約水資源,從點滴做起”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跨學科學習活動。
潘飛老師、葛妍老師分享了《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小學信息科技與數學學科融合實踐初探》案例。案例講述信息教研組以課堂教學為著力點,不斷探索信息科技課程與各學科融合的有效途徑,結合具體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信息科技與數學學科融合的具體做法,該案例實現了信息科技、數學學習、學科融合三者之間的有機過渡和深度對接。
張一凡老師、唐艷老師分享了案例《三年級數學項目式作業設計實踐與研究》。案例講述了三年級課題組從學科角度出發設計的項目式學習。案例圍繞四個子項目展開,以活動串聯引導整個項目式學習,將多學科知識融合于活動中,促進學生對“年月日”知識的學習、創作、宣講的多元發展。
朱欣妮、董小瑞、王迎宵、王毓四位老師分享了《跨學科下的小學低段數學實踐活動探究》。案例講述團隊以數學實踐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真正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案例敘述了《一起來分類》《比較》 等融合語文、數學、道德與法制、科學、勞動等多個學科知識開展的豐富的項目式學習,還有結合《數的認識》,開展《“數”說換牙》的項目化體驗式實踐活動。跨學科數學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展了學生學習的視野,使學生能夠更加綜合、全面地發展。
胡曉彤老師講述的音樂跨學科實踐案例以《祖國祖國我們愛你》一課設計展開。該設計自然巧妙地打破傳統學科間的壁壘,將愛國主義思想政治在學科教學中貫穿滲透,激發愛國熱情。該案例體現了以美育人,在合美理念中探索更多的教育可能,讓學生釋放出無限的創造力與表現力,同時提升了藝術鑒賞力與審美水平。
魏鋒老師匯報了四年級語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綜合性學習活動”。該活動通過中華傳統節日主題學習、同讀一本書、《名句精華》誦讀,創造審美氛圍,提倡“美讀”“情讀”,策劃了“古詩詞朗誦會”活動,豐富師生文化生活。該案例體現了多彩活動別樣語文,引導學生在誦讀經典中浸潤幸福人生。
崔瑜娟老師、王嬌老師進行了跨學科作業設計案例分享。案例涉及《故宮博物院》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案例、西安主題研究、跨學科民間故事主題實踐活動等,體現了以語文學科為主線,美術、英語、信息、音樂等學科為輔,多維度提供學習支撐,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
陳鵬娜老師、郭茵老師、王琪老師、張曦老師、白雪純老師、闞雨青老師、楊迪老師、田思雨老師、薛文華老師分享了主題式跨學科作業設計探索。案例講述了語文學科與勞動、音樂、美術有機融合活動,“秋日告別會”項目式學習等。團隊結合語文教科書的題材重統籌規劃,關注整體設計,基于學生身心特點積極探索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類作業,讓完成作業成為一種真正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回歸其應有的育人功能。
李曉霞老師分享了跨學科項目式主題情景實踐活動“巧手繪風箏,清風放紙鳶”案例。該案例通過與美術、音樂、英語、科學和語文等多學科有機融合,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放風箏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穆軍武老師以《突破界限,多學科融合促全面發展》為題分享了英語與勞動學科融合教學。教師在傳授學生種黃瓜過程中,引導孩子們從整地、播種、澆水、松土、拔草,到搭架、綁蔓、施肥、滅蟲,最后摘黃瓜、洗黃瓜、吃黃瓜的漫長過程中,明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該案例提高了教師的素養, 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而且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王利軍校長,衣新發教授兩位專家給予了中肯、建設性的的點評和寶貴建議,鼓勵全體教師鉆研課題研究,學會在教育科研中深鉆、抓住問題點,研究出自己的專長,享受職業幸福。教師的研究動力也將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活力。
“讓學習與生活有機結合,讓知識擁有真實的生命。”本次匯報開啟了跨學科研究的新起點,推動了陜西省西安小學教師團隊創新素養。李濤校長曾經說過:教師這個行業是離“善”最近的行業,我們每天都在給孩子教知識、培養孩子能力,甚至促使孩子擁有更加高遠的思想與情懷。我們的思維與思想,對孩子的培養方式,有可能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幸福。以研究促專業發展,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這將是陜西省西安小學教師團隊的共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