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漢濱區紅旗小學創新“1234”舉措打造特色黨支部
作者:鄭毅 陳帆
發布時間:2023-12-07 16:40:5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安康市漢濱區紅旗小學不斷探索與創新,打造了“1234”黨建品牌,為學校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該品牌以“1個中心、2個基本點、3個引領、4個圍繞”為框架,全面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個中心:堅持立德樹人為中心。學校72名教職工中有27名黨員教師,每位教師在黨員教師的示范引領下,堅持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把教材和生活中的德育元素融合到教育教學中。在課堂上,教師不僅教授課文知識,還引導學生發掘課文中蘊含的德育元素,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品德,組織未成年人進社區參加志愿者活動等,讓學生體驗奉獻和付出的快樂,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黨員在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同時,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示范誠信、公正等品質,以身作則,實現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目標。
兩個立足點:圍繞教學抓黨建,圍繞黨建促教育。黨支部緊緊圍繞教育教學這個中心,將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組織黨員教師參加教育教學培訓,提升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將黨建工作與德育工作緊密結合,開展“紅色教育”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組織黨員教師參與學生的德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與安康學院合作,開展“雙師型”教師培訓等活動,提高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水平。組織黨員教師參與送教下鄉、名師大篷車等活動,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通過這些舉措,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
三個引領:政治思想、創新發展、組織作風引領。突出政治思想上引領。以“三會一課”為基本制度,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規,深入學習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加強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組織專題講座、理論研討等活動,提升支委成員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使他們在思想上更加堅定、理論上更加成熟、政治上更加敏銳。以道德講堂、師德演講等活動為載體,加強師德建設,引導教師們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道德情操。注重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政治學習、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志愿服務隊”等活動,鼓勵黨員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模范作用。
突出創新發展上引領。以創建數字校園為契機,不斷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引入先進的信息化設備和技術,提高學校信息化水平。每個教室都安裝智慧黑板和電子班牌,方便教師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的學習。建立了校園網絡平臺,學生可以在線學習,家長也可以實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突出組織作風上引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心得交流會、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展示等形式,促進黨員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注重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開展學習強國上的黨史知識競賽、黨史故事分享等形式,激發黨員教師的學習熱情,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開展紅色教育課程和紅色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黨的歷史和黨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愛黨意識。
四個圍繞:圍繞思想、能力、服務、廉政建設,筑牢支部堡壘。圍繞思想建設這個核心,凝聚組織向心力。重視中心組成員學習,提升學校管理者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開展了“理論學習小組”活動。每月一次集中學習,讓每位黨員深入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以及國家的重大政策和方向。設立“黨員示范崗”,讓黨員在崗位上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活動,讓黨員通過深入學習,解決學校各類實際問題,增強了黨員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通過“黨員述職評議”活動,讓黨員有機會反思自己的工作,接受大家的監督和評價,進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圍繞能力建設這個根本,增強組織戰斗力。注重內涵發展,更好地發揮黨員骨干的思想引領和專業優勢,積極開展一系列活動。黨員教師帶頭開展課題研究,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推進“雙培工程”,促進學校事業穩步可持續發展。選拔優秀黨員教師參加黨校培訓、組織黨員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全面提高黨員教師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注重從黨員中為學校校委會選拔和培養年輕干部,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
圍繞服務群眾這個關鍵,提升組織凝聚力。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和溝通,定期組織師生座談會、家委會、家長會等形式,了解群眾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問題和改進工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增強學校的文化底蘊和內涵發展動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黨員和教師深入社區、家庭,為群眾提供教育咨詢、心理輔導等服務。定期舉辦家庭教育講座等活動,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成長和教育問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注重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制定明確的黨建目標、加強黨員培訓和考核等方式,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加強對積極分子的培養和教育,發展新黨員為黨支部注入新鮮血液,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圍繞廉政建設這個主線,保證隊伍純潔性。根據漢濱區教體局《關于強化作風推動清廉學校建設工作方案》的相關要求,黨支部深入開展“沐浴清廉之風 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積極打造清廉學校,促進清廉黨風、政風、校風、教風、學風、家風的養成。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校長史蓉為組長的清廉學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清廉學校”為主題,積極開展系列活動,建立健全工作機制,認真落實黨支部書記第一責任人和黨支部委員的“一崗雙責”,切實形成黨組織統一領導、協調運作的工作機制。營造清正廉潔的校園氛圍,為學校的快速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開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學習,支部副書記鄭毅結合學校實際向廣大教師提出了作風建設的具體要求。全體教師將自身師德提升放在首位,愛崗敬業,嚴謹諷刺、挖苦、體罰學生。全體教師簽訂《廉潔從教責任書》《禁止在職教師參與有償家教責任書》,從根本上杜絕教師校外辦班、有償家教、收受禮金、違規征訂教輔資料,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等影響師德師風的現象發生。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對雙減的執行力。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把“雙減”工作與禁止教師“有償家教"結合起來。搞好校本研修活動,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確保“雙減”不減教學質量。把“雙減”工作作為學校領導與教師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期績效考評工作。加強師德教育、嚴格師德考核、開展建設清廉校園工作等措施,把黨風廉政建設同教師師德教育結合起來,培養了一支敬業愛崗、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
黨支部的“1234”黨建品牌,與學校的校訓“處處潤紅色 人人樹旗幟”完美契合,緊跟時代步伐,以創新為驅動,為學校的跨越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色黨支部的創建,不僅增強了黨員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且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