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國際港務區實驗中學舉辦商貿集市活動。(學校供圖)

“我們學校咨詢電話快成熱線了,這所建校65年的傳統老校在今年中考結束后也成了受追捧的熱門學校”“在學校勞動基地,我們每個班都有自己‘承包’的菜地”……12月6日,來自西安國際港務區實驗中學、實驗小學等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紛紛給自己的學校點贊。

連日來,由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主辦的“2023·西安教育這一年”滿意度調查暨成果征集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不斷有家長、學生、老師推薦心目中的好學校、好老師。我們收到不少區域和學校的推薦或自薦,最有發言權的學生和家長也爭相為自己心目中的好學校、好校長、好老師點贊,大家熱情誠懇的推薦,滿目皆是校園里的燦爛陽光。

20年見證校園變化

“我在這所學校工作已經20年了,見證了校園的變化:一幢幢高大的教學樓,一面面多彩的文化墻,一間間寬敞明亮的教室,一張張嶄新的書桌,一塊塊智慧化多功能的電子白板,圖書館、閱覽室、籃球場館……這所老學校,每一天都更年輕!”西安國際港務區實驗中學教師柴程推薦自己所在學校時說。

據介紹,西安國際港務區實驗中學的前身是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學,2019年,西安國際港務區啟動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通過政策傾斜、經費支持、硬件改造等舉措全方位提升傳統學校的“硬實力”,學校成為區內首批改造提升學校,揭開了學校發展新篇章。

“以前教室里的桌椅舊舊的,上課時動不動就發出‘吱吱吱’的聲音,現在的桌椅煥然一新,操場上鋪上了草坪、塑膠跑道。我還加入了學校廣播站,每天早操和午飯后為同學們播放故事、歌曲,我越來越喜歡我的學校了。” 西安國際港務區漕渠小學學生宋繁榮也推薦自己的學校。西安國際港務區漕渠小學此前被確定為國際港務區第二批“新優質成長學校”,在創建過程中,學校大力改造提升硬件設施,嶄新的部室、漂亮的文化長廊、色彩明亮的教室,使得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記者在采訪中進一步了解到,西安國際港務區在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中,已改擴建學校16所,通過對傳統老校硬件、軟件的重點提升,全面優化辦學條件,加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打造“全鏈條”優質教育體系

“你看!這是各班‘承包’的菜地,今年秋天已經收獲了一次,同學們現在每天都關心自己種的菜長得好不好。”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實驗小學的百畝教育實踐基地,老師欣慰地給記者介紹道。如今,在實踐基地,同學們通過親近自然、提升思維,逐漸增加對社會的認知并且探索吸收更多的知識,快樂學習、知行合一。

“‘浸入式’的勞動實踐體驗,讓勞動課真正回歸勞動本身,讓勞動實踐的形式和內容不斷鮮活起來。學校開發了‘藍天下的課堂’,深受孩子們喜歡。希望勞動教育成為助力所有孩子深度參與教育體驗和開展浸入式學習的一種全新方式。”港務區實驗小學執行校長張小濤說。

“學校的課后服務讓我們驚喜,內容特別豐富,琴棋書畫、吹拉彈唱、創編講演、球繩武舞、非遺傳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得以全面發展。”馬女士是陜西師范大學陸港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她對孩子所在學校贊不絕口。“除了日常文化課學習,孩子在這里可以學到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學校的教育實踐基地更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家長所說的教育實踐基地,就是陜師大陸港小學利用校園地下面積,打造了一個18000平方米的“地下綜合教育實踐基地”,學校于2020年9月開學,實現“建成即名校”,如今已是一所被港務區群眾津津樂道的學校。

記者了解到,西安國際港務區以“全委托管理”的模式,引入陜西省優質教育資源和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實現“新建即名校”,目前全區已引入陜師大、西安交大、西工大、鐵一中、高新一中等名校資源。截至今年9月,采用“全委托管理”模式運行的學校已達15所,形成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的基礎教育“全鏈條”優質教育體系。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