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賡續紅色基因 打造新時代紅色文化育人品牌
發布時間:2023-10-13 08:40:06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網站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具有傳承紅色基因,涵育家國情懷的鮮明辦學傳統,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紅色基因傳承作為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紅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元素,激活紅色基因中的價值傳遞、精神指引和激勵功能,充分發揮校內專業特色,打通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路徑,通過豐富西電紅色精神內涵、創新紅色文化引領載體、拓展紅色實踐發展平臺等,不斷完善校園“紅色文化”場域環境,構建了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編印紅色校史系列叢書
挖掘校史文化,激活紅色基因育人功能。一是擦亮紅色文化名片。該校啟動“西電故事”系列報道工程,闡釋西電傳統、弘揚西電文化、保存西電歷史。系列報道已擴展至“西電往事”“西軍電文庫”“感動西電”等10個序列,累計推出近300篇深度報道,僅校內點擊量就近200萬人次。出版《信仰的光芒——毛澤東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紅色校史系列叢書,編印《西電紅色校史故事》。該校先后獲得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教育系統“文明校園”、2022年陜西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等榮譽。 二是培育校園環境文化。該校建成一批體現紅色文化傳承的環境文化作品。機電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師生發揮專業特長,建設“長征路上辦學”群雕,以辦學歷史人物為原型,創作王諍中將、李白烈士、畢德顯院士等一批體現紅色文化傳承的校園雕塑。建設南校區主雕塑,大型浮雕展現著學校的成長之路和學科之源。三是打造紅色文化品牌。該校積極建設打造“紅色文化三部曲”,培育《長征組歌》《永不消逝的電波》《信仰的光芒》等校園文化精品。《黨史校史文化系列公開課》《手繪校史——毛澤東與西電的故事》《劃破硝煙的紅色電波》3個作品入選全國高校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原創精品推廣行動,多角度多層面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紅色文化融入青年血液。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辦“科學家講愛國奮斗故事”活動
探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育人路徑。一是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彰顯信仰之美。該校發揮校史館、博物館和辦學舊址的紅色文化育人功能,并融入課堂教學,建立課程思政紅色資源庫,打造“信息強國+課程思政”特色育人體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美育+原創音樂+思政育人”模式。依托學院書院“雙院”共同育人優勢,開展校園原創音樂創作,開創“音樂+MV+云端合唱”新模式,打造新青年的鮮活思政課。二是紅色文化+通識教育,含蘊求真之美。該校出臺《美育教育實施方案》,開設覆蓋全校學生的美育通識課程,設置美育理論、設計藝術、設計實踐類通識課程,形成系統的美育理論教育體系。加強“一站式”學生建設,推進“雙院”育人。出臺《書院和學院共同育人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協同推進文化育人工作。加強社區通識教育,建成美育中心、舞蹈音樂室、文化沙龍區、休閑娛樂區、研習空間、24小時自主學習室、乒乓球室等公共文化空間,學生整體滿意度達97%。三是紅色文化+藝術創作,展現傳承之美。該校打造“校史+沉浸學習+紅色藝術”節目。該校利用紅色基因打造紅色藝術精品,先后聯排《長征組歌》《永不消逝的電波》、以張露萍烈士為原型的陜西地方戲、《信仰的光芒》原創舞臺劇,以豐富的藝術形式真實再現了長征路上辦學,以及張露萍等烈士的革命事跡。累計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藝術展演主題專場20余場,參與學生千余人,學生覆蓋面10多萬人次,連續7年獲得“五月音樂節”金獎。四是紅色文化+科技賦能,激發創新之美。該校發揮電子信息學科優勢,組織學生打造即時影像、陪練鋼琴AR、3D展館等一批“科技+美育”創新創業項目,將科技因素融入美育設計,激發美育動能,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時代設計人才。面向全校學生組織參加各類設計大賽,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本著“文創=文化+創新+產品”理念,以西電文化為元素,借助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創意設計了“逐日工程”等多款特色文創產品。
拓展紅色實踐發展,完善校園“紅色文化”場域環境。一是追尋初心,幫扶老區發展。該校依托陜西紅色教育資源,將原有的實踐育人品牌活動——“走進梁家河、踏尋紅色路”創新升級為全國“青年紅色筑夢之旅”。2017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參加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信。“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目前已成為“互聯網+”大賽的固定賽道,成為全國大學生最有溫度的“國情思政大課”。二是藝術扶智,服務支撐鄉村振興。該校師生主動承擔社會美育責任,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主題開展系列設計實踐活動。發揮科技+設計學科專業優勢,走進陜西蒲城縣、江西寧都小布鎮等地區,運用設計智慧優化資源,開展包裝設計等,通過實踐達到文化育人目的。承擔“蒲城縣金銀花茶包裝設計及視覺形象提升”扶貧項目,組辦金銀花茶包裝設計大賽等,多名教師受聘蒲城縣專家工作站專家,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服務需求,助力打造“鄉村名片”。該校組織團隊打造“蒲秀才”文創品牌,設計打造一批頗受歡迎的文創產品,打造屬于蒲城縣的原創地域文化品牌。堅持“培養專業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理念,設計專業師生在蒲城縣高陽鎮開展為期兩周駐村生產實習。師生同行,開展美麗鄉村墻畫設計繪制、農產品包裝設計,結合慢直播的宣傳推廣平臺設計及搭建,在當地設立“實踐教學基地”“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勞動教育基地”,持續開展鄉村振興視域下的實踐育人工作。用專業技能幫助蒲城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廣大師生融入鄉村振興國家重大戰略,鍛煉學生設計實踐能力,實踐與美育相互促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