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與文化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在西工大舉行
發布時間:2023-10-09 17:00:00 來源:群眾新聞
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為了增進全球跨文化的相互理解,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推進世界多樣化文明交流互鑒,9月28日—9月29日,第四屆人類文明與文化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在西北工業大學召開舉行,來自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共同交流中外文化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最新進展。
由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創新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研究中心”、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東方毅集團等聯合主辦的這項交流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第一屆、第二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第三屆在山東大學舉辦。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楊曉代表大會主辦學校對海內外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詳細介紹了學校近年來在國際合作、學術探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成績,表示學校將一如既往地重視和加強文化發展和文化育人工作。他提出,文化多樣性對于文化的發展、文明的繁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互鑒而出色。通過促進文化的交流交融,開展跨國家、跨地域的文化對話,才能助推中華文化大放光彩,加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黨組書記王偉光以視頻致辭的方式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不斷吸收人類文明而形成的創新理論成果,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內在的契合性。推進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可以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讓馬克思主義深刻地改變中國,又可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內涵。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前進方向,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表明中國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和中華文化的傳承弘揚達到了新的高度。通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在守正中創新、創新中融合,才能推動中國文化和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互鑒。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科大首席教授程恩富表示,加快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動文化的繁榮興盛是新時代文化發展的重要使命,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應有之義。
在主題報告環節和分論壇上,中國、美國、俄羅斯、希臘、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奧地利等國內外學者圍繞人類文明與文化發展展開了充分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