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五個聚焦”積極做好資助育人工作
發布時間:2023-10-05 15:00:00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網站
陜西師范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五個聚焦”為工作抓手,以提升資助育人工作質量為目標,扎實推進精準資助,持續探索完善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體系,努力培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聚焦系統謀劃,健全資助運行體系。該校成立由校領導任組長的資助育人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制度政策,指導推進資助育人工作落地落實。先后出臺《獎學(教)金評定委員會議事規則》《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評選辦法》《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學生關懷基金管理與使用辦法》等10余項制度文件,構建“學校—職能部門—學院—學生”四級學生資助管理體系,層層夯實工作責任,優化學生資助全流程服務。選優配強學生資助工作隊伍,指導各學院落實專職輔導員擔任“資助專干”制度,強化資助工作業務指導,學校每年邀請專家開展資助工作專題培訓,著力提升資助工作隊伍專業素養和能力。建立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績效考核制度,通過每學年定期考核學院資助工作,實現“以評促優”,不斷促進學校學生資助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暢通學生資助工作信息公開和反饋渠道,定期調研學院資助工作,通過座談等形式傾聽師生意見建議,提升資助工作服務質量與水平,持續豐富“獎、助、貸、補、勤、免、償”七位一體資助育人工作體系。
聚焦資助機制,推進落實精準資助。該校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機制,規范“核、查、談、比、定”五步認定程序和“學校—學院—班級—學生”四級資助認定工作機制,精準識別資助對象,每月月初對資助對象進行動態認定,定期更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加強資助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學生資助信息數據庫,切實提升資助精準度,確保應助盡助。落實新生入學“綠色通道”機制,通過迎新系統提前了解新生家庭經濟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資助工作,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完善特殊困難救助機制,及時為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受災家庭學生發放臨時困難補助,為學生排憂解難。建立職能部門與受助學生“結對幫扶”機制,實施“研途面對面”行動、“重點幫扶學生”工程等,定期深入一線了解學生意見訴求,建立學生幫扶臺賬,幫助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難與問題,提升在校生活幸福感。落實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幫扶機制,通過就業過程精準服務、應聘難題精準破解、就業補貼精準發放、求職技能精準培訓等措施,支持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順利就業。
聚焦育人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該校堅持把促進受助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學生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為受助學生搭建培根鑄魂、啟智增慧、成長成才平臺。打造“成長訓練營”育人品牌,面向受助學生開設英語、演講、書法、舞蹈等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微愛·遠行”愛國勵志游學育人品牌,組織受助學生赴北京、延安等地開展游學活動,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做到知行合一。打造“微愛·助跑”明德講堂育人品牌,邀請知名校友做知識與經驗分享,為受助學生答疑解惑。設立勤助實踐和勤助科研創新項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與科研探索,提升創新創業和科學研究能力。設置近1500個校內勤工助學崗位、近500個研究生“三助一輔”崗位,發揮學生在教學管理中的輔助作用,培養學生工作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受助學生赴新疆、江西等地參與支教、調研等活動,強化學生服務社會的責任使命感。實施外語考試專項獎勵計劃,對在雅思、托福等國際外語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給予獎勵,拓寬學生國際視野。開展學生專項慰問,在中秋節、春節、畢業季等時間節點向學生發放慰問品,傳遞學校人文關懷。
聚焦宣傳引導,積極營造良好氛圍。該校建設學生資助“兩微一端”和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定期推送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受助升學畢業生等風采,編印學生資助育人文集,宣傳優秀學生先進事跡,傳播資助育人好聲音。開通資助熱線,在招生宣傳季、每學期開學前及專項資助工作開展時積極宣講資助育人政策,開展“走心路·話心語·筑心橋”家訪工作,組建新長城自強社等愛心社團和受助學生“青春勵志宣講團”,依托育人陣地努力擴大資助政策宣傳覆蓋面。開展“榜樣的力量”宣講會、獎助學金學生座談會,以朋輩政策宣講的形式傳播資助育人正能量。開展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學生資助和畢業生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政策宣講解讀,鼓勵學生積極響應號召,投身軍營報效國家,引導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每年4月-6月開展“陽光護航”心理育人宣傳季實踐活動,重點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面對面訪談和“資助+心理”雙輪驅動幫扶模式,幫助受助學生樹立健康心態。定期邀請公安局反詐宣講團警官和銀行工作人員進校開展防范電信詐騙警示教育,切實提高學生防騙意識和應對能力。
聚焦思想引領,切實提升育人實效。該校圍繞立德樹人任務,將資助育人融入大思政格局,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組織升國旗儀式,開展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等國慶愛國主義教育專題活動,厚植學生愛國情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依托“石榴籽工作坊”“同心圓”工作坊等育人陣地,強化少數民族學生學業、生活和就業幫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連續21年開展“誠信教育活動月”主題系列活動,設立“學風建設月”,弘揚秉信立行和優良學風。結合勞動教育與愛國衛生運動,開展衛生文明宿舍創建、校園文明行為督導等活動,持續豐富育人價值。舉辦“師德涵養月”主題活動,幫助師范生筑牢立志從教信念,踐行教育報國。舉辦學生綜合表彰典禮,宣傳表彰獲獎等各類優秀學生群體,增強儀式感和榮譽感,營造互學互促的良好氛圍。組建學生“紅燭班”“退役軍人迷彩先鋒志愿服務隊”,發揮學生榜樣引領作用,引導廣大學生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