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探索黨建與教育教學“雙融雙促”—— 揚起“小紅帆” 傳承延安情
發布時間:2023-10-02 19:00:00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時常會有這樣的特色課堂:學院定期組織師生參觀寶塔山、楊家嶺、棗園等革命舊址,學生用外語講述歷史事件,教師現場點評,學生既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也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實效性,思想水平和專業能力得到了雙提升。
這是外國語學院著力加強黨建和專業深度融合的畫面。近年來,學院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充分依托學科專業特點,挖掘利用地域紅色資源,打造“小紅帆”黨建品牌,全面開展課程思政,探索出了黨建與教育教學“雙融雙促”黨建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訪”革命舊址悟奮進歷程、“譯”黨史故事續紅色血脈、“講”英雄楷模明時代責任、“唱”紅色歌曲抒愛黨愛國情……“小紅帆”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訪”“譯”“講”“唱”延安精神、校史校情中的先進事跡和故事等,以外語為媒介,著力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外國語學院組織學生選譯《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多部與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相關的黨建資料,教育引導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堅定愛黨愛國情懷;組織學生用英文講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朗誦英文版紅色文學作品,在講述紅色故事中強化專業知識、加強黨性修養。
延安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外國語學院利用延安紅色資源優勢,挖掘延安精神育人元素,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學院強化課程設計,以現行教材為依托,制定《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等,編制《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素材庫》和課程思政案例,并組織課程思政教師“大練兵”展示活動,促進課程育人目標的實現。
外國語學院注重黨支部書記“雙帶頭”示范引領,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在學院組織的“傳遞中國聲音——雙語講黨課,專業促黨建”報告會上,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李艷教授圍繞“三次飛躍、十大經驗”,結合翻譯實踐,以中英文方式進行講解。在“重走長征路”主題黨日活動中,師生集體用英文朗誦《長征組詩》,全方位認識和感受偉大長征精神,堅守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自覺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不斷加強黨員師生黨性修養,激發師生干事創業工作激情。開展“亮身份,做先鋒,奮力譜寫外國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主題黨日活動,向師生黨員贈送政治生日賀卡,為黨員教師頒發“黨員工作室”門牌,為學生黨員頒發“黨員宿舍”門牌,進一步強化學院師生黨員身份意識,增強黨組織的集體凝聚力。
“采訪老黨員、堅定我初心”是外國語學院創新黨員培養教育模式的一個品牌活動。學院引導學生以身邊優秀黨員為榜樣,聆聽老黨員們真實的奮斗故事,先后組織7批近300名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利用假期和周末登門采訪,整理形成《“采訪老黨員、堅定我初心”優秀作品匯編》,強化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將延安精神特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學院在強化師生黨建引領的同時,將縣域基礎教育提升作為著力點,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成果轉化為服務區域基礎教育發展的實踐路徑。學院先后與榆林市府谷縣等簽訂基礎外語教育合作協議,開展“結對送課下鄉,助力鄉村振興”活動,以開展英語課堂教學、黨建引領交流等形式,助力當地基礎教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