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創“新銳”迸發“生長的力量”
作者:閆鑫
發布時間:2023-09-21 18:46:06
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竇翊明 攝
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雙創服務網點。竇翊明 攝
四季更替,年華流轉。在西安,有一種情懷來自西安碑林區友誼路上的梧桐樹。西至西工大,東至西安交大,在歲月變遷中,這一排排高大雄壯的梧桐樹,承載著歷史、吞吐著芳華。亦如坐落在沿線上的創新科技園區和企業,正蓬勃向上,生生不息。
2022年6月,首批科技部火炬中心“國家級創新街區試點”——西安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啟動建設,街區以“友誼路(地上)-地鐵五號線(地下)”為主軸、“金花南路(地上)-地鐵三號線(地下)”為擴展軸,構建 L 形硬科技創業創新軸線,規劃“一軸三區七大創新圈”的空間布局;2023年3月,首個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雙創服務網點”入駐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服務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國家試點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
寸土寸金的碑林區,正在通過建設“環西工大創新圈”等創新圈(帶)及硬科技創業載體,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主城區發展的“最大增量”,讓科技回歸老城、復興老城,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不容小覷的一股新生代力量
走進友誼西路上的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一批年輕團隊在這里歡快地開啟創業夢想……
仍在西工大讀博的王亦晨,2022年在碑林區友誼西路西工大創新大廈眾創空間創立了星紀谷(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園政策和資金等的支持下,通過一年的發展,公司已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多個領域打造出新型AI技術產品并實現落地:全天候智慧交通一體化運行監測分析平臺已服務于陜西大交通行業,為高速公路提供智能化監測和管控方案,監測準確率達99.6%;圍繞高中學業生涯規劃和高校生源挖掘推出的“星系列”產品,已在2023年高考期間,同時服務10余所院校,使用人數突破了16萬人,累計用戶達到了36萬人次……
說起當初選擇創業的原因,王亦晨說:“在創業初期,科技園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啟動資金,還為我們提供了法律和行政支持,幫助公司更好地處理各種事務,讓我們專注于核心業務。更重要的是,AI技術落地和數據深度是一個非常前沿的領域,它不僅需要更多的人才,還需要多方一起協作把這個技術產業化,才能實現落地。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作為創新創業的一個前端窗口,對于高端人才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同時對項目落地也會給予充分支持。這是我落戶這里的一個重要原因?!?/p>
“科技園不僅從資金方面支持企業孵化成長,更是從場地、政策、模式、渠道等鼎力支持企業持續攀登?!焙屯跻喑恳粯?,西安英才計劃青年創業人才、西安六爻飛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權濤告訴記者,2021年,公司入駐工大翱翔眾創空間,獲得工大翱翔創新基金支持,2022年入駐工大飛天科技企業孵化器,獲得工大飛天創投基金支持。入駐期間,六爻飛夢成功辦理了大學生創業貸款、獲得了獨立場地、經營業績逐年倍增。目前,公司已取得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7項,自主研發了四旋翼科教機器人、智能輪式車等多系列的科教機器人產品,并依托各類機器人比賽,積極打造“硬件+軟件+服務”機器人生態圈,助力科教機器人產業發展。
“我們瞄準‘卡脖子’技術,培育硬科技企業,依托學校強大的工程化系統集成能力,科技園探索‘人才-技術-產業-資金-政策’全要素服務體系,在技術成熟度3級左右介入轉化鏈路,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跨越死亡之谷,轉化了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孵化了一批硬科技企業?!蔽鞴ご筚Y產公司副總經理臺炳龍介紹,西工大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落細落實,特別是2021年以來,學校以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為主要抓手,進一步激發了科技創新活力和師生的成果轉化動力,有效破解了過去科技成果“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問題,催生更多科創項目、科創企業、科創產業就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讓老城區不再“古舊”,對年輕人也充滿了吸引力,一批批創業“新銳”在迸發“生長的力量”。
老校友和母校的一次“雙向奔赴”
“這座城市是我們創業的福地?!碑厴I十余年的西北工業大學老校友、西安西維邁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楠在2022年深思熟慮后選擇回到這里進行“二次創業”,他在談到自己在碑林區創業的這一年時深有感觸地說:“十年前,我畢業后只身奔赴北京創建了西維邁創科技有限公司;十年后,為了研發還是愿意回到這里來,碑林區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和科教資源無法取代?!?/p>
今年6月的一場秦創原·碑林區“產學研金”協同創新系列活動上,西安西維邁創科技有限公司與西北工業大學簽約成果轉化項目,西工大科技園有限公司代表西北工業大學在西維公司持股,學校將持續通過基礎研究支撐、工程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應用、人才能力注入等方式實現有力支持,為公司注入更多的科技創新活力。目前,公司已經擁有軟著20余項和一項發明專利,其中AI生產力平臺在面向地鐵運維、乘客服務等業務中的精細化管理需求,以助力軌交運營降本增效和提升安全服務。
讓張楠等創業者愿意重回西安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創新街區的功能優勢。建設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是老城區復興的“密碼”,那么“環西工大創新圈”就是獨具一格的“樣本”。自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啟動建設以來,碑林區建立了“省市區聯動、城校企融合”的工作機制,確定了“政府主導、規劃引領、社會運作、企業實施”的運作方式,探索出了“管委會+公司”“街區+創新圈”的建設機制,形成了以西工大“三項改革”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轉化特色模式。
多年來,碑林區致力于與西北工業大學共建國家大學科技園,努力打通校內實驗室研究和校外產業鏈對接融合通道。為了全力推動校地融合,鼓勵更多的高校院所人才團隊走出“象牙塔”、走進“創新工場”,充分發揮高校院所和重點企業“校友經濟”“關聯經濟”作用,建設更多優質新型研發機構,碑林區以行業龍頭、領軍企業和人才團隊為主要目標,著力打造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良好生態。碑林區“校地融合”新路徑在這里找到最生動的實踐。目前,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形成了以“高校集聚型”為主要形態,以西工大“三項改革”、建科大“研究院+研究院公司”等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轉化特色模式。
追著企業跑的服務“管家”
對于科創企業而言,單有創新技術還不夠,要發展壯大,人才、資金、政策、應用場景,缺一不可。在這些領域的配套服務,碑林區的優勢尤其突出。
為了吸引新業態企業聚集成長,碑林區通過“集中式”服務轉換為“網點式”服務,將首個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雙創服務網點暨新業態企業紅色磁場設立在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內。
“雙創服務網點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導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網點、環大學技術轉移平臺、西安創新設計研究院、創新街區‘6+1’產業概念驗證平臺、陜西省商標品牌指導站、西安市知識產權維權服務工作站、科技金融服務工作站等服務體系以及‘概念驗證基金—種子基金創投基金’的全鏈條‘投資十孵化’體系?!北汁h大學創新產業帶管委會主任林原介紹,街區雙創服務網點的設立,結合碑林區新業態企業紅色磁場的建設,以黨建為引領,開展學習教育、咨詢服務、組織生活、合作洽談、宣傳發布等系列活動,并提供企業孵化、投融資對接、技術轉移、法律咨詢、成果展示交易等全方位服務。
一子落定,滿盤皆活。今年3月,碑林區委、區政府還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2023-2025 年)》的通知,聚焦“高校集聚型”國家試點方向,為創新主體提供“好用、管用、實用”的政策支持……
過去,土地資源豐富的郊區曾是科創企業落戶的首選。但地處西安中心城區的碑林區依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2022年,西安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作為全國首批啟動的3個國家級街區試點之一啟動建設,入選陜西省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體系和西安市首批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示范點,成為西北唯一的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區,建成國家級雙創載體和平臺13個,累計培育企業(創業團隊)235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40家,帶動創業就業3.1萬人,累計引進培育省市級高層次人才39人,14人入選“西安英才計劃”人才項目。2022年專利授權量10412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5742件,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160億元。
科創回歸老城,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來源:西安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