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
作者:高潔 呂銀芳 李明軍
發布時間:2023-09-13 19:47:50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緊扣新時代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要求,對標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標準,推進“新師范”創新行動計劃,構建“一核心、三層次、多維度”實踐教學體系,強化應用創新能力訓練,在培養適應西部基礎教育一線需求的應用型小學教師的道路上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
明確一個核心:應用創新能力
小學教育具有全面性、實踐性和基礎性的基本特征,這決定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培養要更加凸顯綜合化、特色化、精準性和操作性。學校深刻領悟《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和“卓越教師培養2.0計劃”精神,按照“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OBE基本理念,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基礎教育一線名師名校長和畢業生代表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論證和課程體系設置研討,對標“一踐行三學會”師范專業認證理論要求和一線教師崗位能力素質實踐需求,明確提出了應用創新能力是一線小學教師應具備的核心實踐能力。專業圍繞核心能力訓練需求,科學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大膽革新實踐教學內容,狠抓實踐教學技能訓練,確保畢業生培養目標符合教師職業能力要求。
深化三個層次:基礎、綜合與創新
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和本科生成長發展規律,深入剖析應用創新能力為基礎操作實踐能力、綜合應用實踐能力、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三個層次。基礎操作實踐層次旨在強化師范生“三字一話”技能、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師禮儀等能力訓練,為師范生綜合能力養成奠定基本素養。綜合應用實踐旨在強化師范生學科課程教學與資源開發、活動設計、班主任工作、心理輔導等小學教師必備專業技能訓練,為培養一線合格教師奠定專業基礎。創新創業實踐旨在強化師范生教育教學創新精神和創業素養訓練,為培養適應未來教育的小學教師形成科學教育教學思維和方法融入“革新血脈”。三個層次,層層遞進,逐級遞增,既相互支撐與聯動,又相互促進與提升,有效實現了“分階段、層次化”推進學生應用創新能力訓練。
推進多維訓練:從實驗室到社會一線
打破過去先集中理論學習再突擊強化訓練的傳統做法,根據應用創新能力訓練內容及難度要求,按照四年不斷線全程實踐培養的模式,探索形成“從實驗室到社會一線”的多維開放式訓練體系,并集聚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資源。
一是圍繞基礎操作實踐需要,加強實驗教學條件建設。按照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訓練要求,高標準建成了省級師范生技能訓練示范中心、省級教育與心理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省級經典誦寫講基地三大平臺。實驗室全面開放利用,“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立體開展實踐教學訓練,有效滿足了小學教育專業校內開展“實驗—實訓—實踐”的需求。
二是圍繞綜合應用實踐需要,完善校地協同育人。依托陜西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陜西省教師和校園長培訓中心等省部級教師教育發展平臺,小學教育專業先后與全省知名小學和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成標準化實踐教學基地21個,聘任一大批基礎教育名師能手,校地攜手共同推進師范生“見習—實習—研習”等綜合實踐訓練大綱標準研制,有效落實“雙導師”指導與評價,逐漸摸索出通過聯合一線優質教育資源與高校共同實施培養的“校—地—校”一體化特色協同實踐育人機制和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相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是圍繞創新創業實踐需求,升華賽事項目內涵,開展“競賽—比賽—創新創業”遞進式創新訓練。按照“立足專業、強化實踐、面向全體、個性發展”的要求,遵循“以賽促建、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原則,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專業教學技能比賽及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引導學生加入高校教師和一線教師的科學研究項目或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為學生打造更廣闊的創新平臺,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收獲豐碩成果: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持續提高
10年來,小學教育專業先后畢業3000余名優秀學子,為西部基礎教育發展特別是西部鄉村教育振興培養了一大批“扎根基層,奉獻教育,崗位適應性強,創新精神足”的一線人民教師。本科生先后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百余個,并在全國全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陜西省高校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大賽、全國師范生微課大賽等標志性競賽中屢創佳績,獲獎數百項。優秀畢業生郭瑩榮膺“全國優秀特崗教師”。與此同時,小學教育專業內涵建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社會影響力持續擴大。入選首批“雙萬計劃”陜西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優師計劃“地方優師專項”招生專業,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數學學科教學論、學校管理學、兒童發展、教育與心理科學研究方法等多門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先后獲得國家及省級一流課程。“畢業生基礎實、業務強、留得住、用得好、后勁足,是基層學校需要的人才”是社會各界對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一致評價。
來源: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