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推報活動結果揭曉。經各學校推薦、省級初評、全國評審等環節,西安理工大學袁云同學獲評202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此次活動以“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為主題,旨在樹立當代大學生中熱愛祖國、品行優良、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榜樣。

袁云,陜西省咸陽市人,中共黨員,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激光雷達遙感探測中心儀器科學與技術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她具有創新創造思維及能力,在其參與的國家基金儀器項目中表現出良好的科研能力與潛質。其研發成果云相態識別算法得到了陜西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的采用,參與研發的云水資源探測和評估方法得到了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作業的應用。

刻苦鉆研 不懼困難

在學術探索的道路上,袁云知道,解決問題的過程艱難卻充滿樂趣,一次次在摸索中向前邁進,在重重迷霧中撥云見日,她享受這個過程,更享受解決問題后收獲的喜悅,正是良好的科研心態,支撐著袁云在學術道路上勇往直前。

2019年,袁云進入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激光雷達遙感探測中心攻讀博士學位,在面對自己研究生研究方向和博士研究方向相差較大的背景下,為快速融入課題組,她每天思索、查閱資料,認真向導師請教、積極與同門交流溝通,養成了白天補充理論知識,晚上去實驗室做試驗的習慣。

據袁云介紹,霧霾天、降雨前、降雨后,或者說天氣變化的過程都是重點觀測和研究的對象,但極端天氣又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有一次突然降雨,團隊安置在高陵氣象觀測站的設備集裝箱沒有關閉天窗,雨水滴落在了光學平臺和望遠鏡上。光學設備最見不得水,袁云和在現場的同學趕緊爬上集裝箱的頂部將天窗蓋上,關閉設備、切斷電源,蓋好望遠鏡的蓋子,用擦鏡紙把設備上的水吸干。“當時老師們得知此事后也很快從西安市區趕了過來,采取了相應的防護措施。直到晚上10點半,雨勢漸小,我們確認集裝箱頂部不再滴水后,才離開了現場,當時大家的衣服都濕透了。”

回顧幾年來的博士在讀生活,袁云有時面對反反復復的失敗,她也會質疑自己。“但每次想到導師狄慧鴿教授告訴她的話,研究之路從來沒有捷徑、也不會僅是坦途,挫折和失敗才是常態,我又好像獲得了不竭的動力,重整旗鼓、整理情緒、再次出發。”

良師益友、團結協作

袁云認為自己是那個幸運的人。導師狄慧鴿教授不僅在學術給予她莫大的指導和幫助,更教會她應有的獨立和自強。“狄老師在科研中會帶著我全力以赴,面對結果時她又教會我放平心態、坦然接受不同的結局。正是有良師的指引,我才能在科研中一步步扎實前進。”

在實驗中,搭建實驗平臺的同學會及時把問題反饋給購買器材的人員,在試驗過程中參數的改變會及時反饋給數據處理的同學,數據結果的好與不好實驗人員也會被及時通知,大家對于每一件事都會積極當面溝通,齊心協力解決。正是在融洽團結的科研氛圍中,在導師的精益求精的指導下,讓袁云的動力十足、干勁十足。

狄慧鴿教授這樣評價袁云:她是一位自立自強的人,從早到晚、從科研到實踐、從黨支部活動到志愿服務到處都能看到她活躍的身影。雖然“忙碌”,但別人遇到困難,她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舍己之利,助于他人。她就像一束光,能夠照亮任何地方。

來源:三秦網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