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鄉村寄宿制初級中學,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少年,家庭教育普遍缺失。農村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師資力量薄弱,學生普遍學習基礎差。學校立足鄉土校情,涵養“五育并舉”新內涵,開展各類社團活動;發揮土地資源優勢,打造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老君殿中學校長榮菲介紹道。

蔭蔭夏日,天高云淡,記者踏著一縷晨光輾轉來到榆林市子洲縣老君殿中學。

IMG_20230523_075345

子洲縣老君殿中學教學樓

多彩社團活動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建于1958年。20世紀90年代初期因生源不足,由完全中學變為縣辦初級中學。在校教職工32人,在校學生120人,開設3個年級5個教學班。2022年春季,學校在子洲縣教體局的指導下轉型為留守少年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緩解家長后顧之憂。”榮菲說。

榮菲2021年8月被選聘為子洲縣老君殿中學校長,上任伊始,就從改造校舍、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等方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開啟與名校合作共贏之旅,制定嚴密學科計劃,注重課堂效率,發揮家校社一體化育人功能。在農村學校生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目前在校學生較2021年秋季增加了44人,這是“80后”榮菲和她的團隊一起努力換來的。

“鄉村學校生源不足且流失嚴重,這也是學校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學生學習基礎非常薄弱,要想吸引、留住生源,怎么辦?就需立足校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開設學生喜歡上的課程,以此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拓展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組織能力,豐富學生精神生活,彰顯學校內涵特色。”榮菲說,“為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全體教師群策群力,結合校情、學情,打造多樣化的‘第二課堂’,開發個性化、特色化課程,開展有聲有色的社團活動課,給學生自主選擇權。”

“我們希望鄉村中學的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考察研討后利用每周四下午半天時間,開辟呦呦鹿鳴閱讀社團、快樂小廚美食社團、書法社團、紅黃藍美術社團、秧歌社團、花花世界社團、薈萃體育社團、葫蘆絲社團、手工制作社團等9個社團活動課,豐富‘第二課堂’,全面優化、提高學生素質。社團課內容豐富還不收費,孩子們都喜歡上。”負責“第二課堂”活動的張池浩老師向記者介紹。

“由于時間緊迫,師資力量有限,許多課程設置得還比較粗糙,存在許多紕漏之處,但是經過‘第二課堂’活動的實施和學科訓練的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了發展,知識面得以拓寬,動手能力提高了。”張池浩老師接著說。

記者隨同子洲縣人大代表團參觀了薈萃體育社團、快樂小廚美食社團、紅黃藍美術社團等活動課。

“學生們每次上課前早早排隊等候教室開門。”快樂小廚社團蔡寶珍老師告訴記者,“每周學生自己定好菜譜,老師提前準備好食材,學生一上課就可以一展身手,忙得不亦樂乎。”

快樂小廚美食社團學生制作菜品  微信圖片_20230713103137

快樂小廚美食社團學生制作菜品

子洲縣人大代表參觀時品嘗了學生自己炒的土豆絲,紛紛說道:“香”“動手能力強”,社團孩子們享用自己做的美食,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說話間記者看到學生加柯害羞地站在一面墻的前面好似擋著什么,旁邊同學連忙說:“他不好意思,不愿讓別人看到墻上自己做菜的照片。”記者從側面看到照片上的加柯炒菜時露出的燦爛笑容。

“在烹飪中我體驗到了快樂,在協作中加強了團結。自己動手制作美食,既有趣又切實體會到食物的來之不易。”學生劉琴說。

子洲縣人大代表一行觀賞了花花世界社團學生栽培的花,發出贊美之聲,稱:“花開得鮮艷!造型好奇特!”

“為落實“雙減”政策,激發學生對中國燦爛文化和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寫規范字、用規范字的意識,學校開設了書法社團。老師講解書法基本知識,培養學生書法興趣,提高學生書寫水平,感受書法魅力。”記者隨同來到書法社團課堂,艾雄老師娓娓道來。

書法社團學生在練習硬筆書法 微信圖片_20230713105651

學生景昊一邊認真聽老師講解練字技巧,手下一邊練著字。他說:“通過堅持不懈地練字,鍛煉了我的意志,提升了我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七年級學生李寶玉和同學歡快地打著乒乓球。歇息時,記者與他聊天,喜歡上薈萃體育社團課嗎?他說:“喜歡,每周我都特別期待上體育社團課。將來我想考榆林市的高中,參加社團課能緩解我的學習與精神壓力。”另一位學生搶著說:“上體育社團課不僅輕松還能增強體質。”

20230726165803224-22-b7da7.jpg

薈萃體育社團學生在上課

“我的孩子參加葫蘆絲社團后,回家寫完作業就喜歡吹葫蘆絲,曲子吹得越來越好。多了一項本領,學習還比以前更專心了。”學生苗喬玉的媽媽說。

葫蘆絲社團學生吹奏學習中  微信圖片_20230713103116

葫蘆絲社團學生吹奏練習

學生有的在閱覽室靜心閱讀,有的馳騁在籃球場,有的在教學樓前扭秧歌……青春綻放在校園,真美!

盤活土地資源 推進勞動教育養成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老師帶領學生在勞動實踐基地勞作 微信圖片_20230713103104

老師帶領學生在勞動實踐基地勞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勞動教育十年來第一次寫進黨代會的報告。勞動教育的回歸,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形成良好勞動習慣。”榮菲說道,“學校積極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深入推進勞動教育特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積極構建‘1334’勞動教育模式,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之路,開辟“半畝田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打造鄉村勞動教育實踐特色學校。”

“‘1334’勞動教育模式,是圍繞‘根植鄉土、心向未來’這一主題,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大領域,建設‘基礎型勞動課、體驗型勞動課、發展型勞動課’三大課程,培養‘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勞動創新’四大素養,共同實現勞動教育日常化、課程化和特色化。”副校長李杰說,“在物質充裕的今天,孩子們離農耕漸行漸遠,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農耕精神,更加深切地體驗勞作感受。我校盤活土地資源,開辟蔬菜、瓜果、花卉等種植區,作為學生勞動實踐體驗基地。樹立學生勞動意識,增強勞動能力。”

子洲縣老君殿中學首屆“豐收節”勞動實踐活動  微信圖片_20230713103210

子洲縣老君殿中學首屆“豐收節”勞動實踐活動

“學校開展農耕特色的勞動課時,嘗試與勞技等多學科融合。自2022年4月5日起,學校每周四下午帶領孩子們到‘半畝田園’示范基地開展勞動實踐,在種植實踐中,學習田園詩詞;增長勞動常識,記錄勞作艱辛,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李杰說。

學生采摘自己種的蔬菜 微信圖片_20230713103126

學生采摘自己種的蔬菜

漫步校園,記者見到同學們在蔬菜種植區除草、澆水……“大家給葡萄樹澆水、種蔬菜、摘果實……雖然辛苦,但是體驗到勞動的快樂,體會到農民的艱辛。我們在果園勞動累了,就在大杏樹下休息,果子成熟的季節,上樹摘果子吃,非常有趣。”學生賀艷萍高興地說。

學生曹超說:“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實踐課,我切身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更加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學生展示在勞動實踐基地挖的紅薯  微信圖片_20230713103153

學生在勞動實踐基地挖的紅薯

“孩子在學校體驗勞動實踐課后,會疼愛家人了,主動打掃院子,幫家里干一些農活。”學生苗嘉倪的爺爺說。

“為改造校舍,打造勞動教育基地等,子洲縣教體局給學校的支持傾斜力度非常大。我將繼續行走在探索鄉村教育的路上,不斷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因地制宜、因校情制訂適合我校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和適宜的教學方法,讓更多學子來這里求學!”榮菲語氣堅定。

青春密碼已被激活,榮菲和她的團隊將繼續堅守在這片鄉村沃土上揮灑汗水,燃放青春,讓鄉村孩子求學之路更平坦更寬闊!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