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負責人程書強,男,1968年7月生,陜西商州人,中共黨員,管理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管理學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黨校中青二班第11期學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師范專業認證專家,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陜西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陜西省“三五”人才,“三秦學者”,陜西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咨詢專家,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陜西省高等教育優秀管理者。現任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程書強深耕教育領域30年,先后主持各類基金項目27項,其中省部級以上16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招標課題1項,先后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管理世界》、《中國軟科學》《光明日報》理論版等權威期刊5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5篇,CSSCI收錄16篇,ISTP收錄3篇;在國際學術交流會上交流論文5次;出版學術專著3部;獲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成果獎、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等獎項20余項。

20230726120704119-64-15112.jpeg_scale.jpeg

在程書強帶領下,“大思政課”厚德育人教師團隊從組建到發展,一步步探索,以“兩工程兩計劃”為依托,構筑起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一、外塑形象,內鑄師魂,提升師德師風

團隊以“師德育生德、師德興生德”為原則,將師德師風作為厚德育人的風向標,把師德師風教育作為加強教師職業素養“第一課”,嚴守師德底線,細化出“愛國守法”“教書育人”“廉潔自律”等12大項、36分項師德師風建設標準,并設立“紅七條”師德師風禁區,堅決做好學生品德的示范者和引路人。團隊成員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陜西省師德先進個人”“陜西省師德標兵”稱號、陜西省科教文體衛系統“五一巾幗標兵”、“陜西好人·敬業奉獻好人”等榮譽稱號。

二、初心不改,立德樹人,構建育人體系

團隊秉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厚德育人建設向縱深發展。構建以思政課為核心,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共同育人的“同心圓”;搭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融通機制,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打造網絡課堂,構筑思政育人新高地。將“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為先”的育人理念落到實處。近五年時間,團隊中3人在陜西省思政課教師“大練兵”主題活動中獲得“教學標兵”稱號,4人獲“教學能手”稱號。

三、以生為本,探索鉆研,促進教學相長

團隊堅持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以創新求發展,在“大思政課”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川陜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校園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兩個項目獲批為陜西省“大思政課”建設試點項目。圍繞“大思政課”厚德育人主題,主持國家級1項,省級課題16項,校級課題10項。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達500多萬元,科技成果轉化顯著,科研成果豐碩。其中開發的麥稈畫制作非遺技術年產值達500萬元以上。

四、引領學生,心系現實,致力社會服務

團隊成員堅持關注社會與潛心教學相統一,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優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理論和智力支撐。在2019年高職百萬擴招中力拔頭籌,招錄6000余人,得到了省教育廳表彰、教育部肯定。依托“賀興文大師”工作室,深入研究開發非遺傳承技術---麥稈畫,為社會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弘揚非遺文化。開展了“莊浪縣文化振興和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訓班”、“西咸新區高素質農民培育”培訓班、2023年“養老服務”職業能力提升培訓班等培訓項目。投資20萬元援建延長縣鄉村振興“創業之星”培訓基地一個。近五年來,團隊成員為企事業單位、鄉村、中小學等進行黨的理論宣講近百次。指導學生弘揚志愿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學生不僅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塑造了優秀的道德品行,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近五年涌現出30余起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的先進事跡,5名學生榮獲團中央和陜西省“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80人次獲“十佳好青年”稱號,2000余人次獲“每周之星”稱號。疫情期間,875人次參與協助全員核酸、校園巡邏、文明勸導、物資搬運、疫苗接種、學生返鄉等志愿服務工作,累計服務時長6000余小時。

20230726120704261-88-a0dd3.jpeg_scale.jpeg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