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師團隊 | 第二批陜西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發布時間:2023-07-26 11:47:16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帶頭人簡介
王坤,教授,九三社員,陜西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帶頭人,陜西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咸陽市政協委員,主要從事計算機教學和研究工作,國家骨干專業學術帶頭人,陜西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陜西省計算機學會秘書長。獲得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1項,陜西省人民政府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主持陜西省“精品課程”2門,主持陜西省科研項目4項,在清華大學出版社等出版《多媒體技術及應用》等十部;在EI、電子設計工程和自動化與儀器儀表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3篇,《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數字職業標識專家,陜西省政府采購評審專家,陜西省動漫游戲行業顧問專家。
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師團隊現有成員46人,依托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示范專業,服務區域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知識結構合理、精耕職教沃土,在全國影響大、在同類高校教學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團隊。
育德鑄魂中國“芯” 投身職教數字“人”
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銘記“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精神,恪守勤奮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把德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團隊中梅創社獲陜西省高等學校優秀黨員,閆軍獲陜西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李愛國獲陜西省師德標兵,桓美麗獲陜西省優秀輔導員,曹珊獲咸陽市“勤學上進好青年”稱號。
錨定產業核心崗 深化教改譜新章
團隊聚焦信息產業核心崗位標準,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成果豐碩。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完成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3個,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3門。團隊教師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二等獎各1項。培養的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1項,獲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金獎1項、銀獎銅獎5項,在省級以上大學生技能大賽中獲三等獎以上260余項。
科教融匯重實踐 產教融合賦新能
團隊積極參與秦創原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在行業企業的推廣應用,提升服務地方能力。承擔縱向課題20余項,橫向課題16項,專利29項,發表論文62篇,主編教材6部,科研經費支持300萬元。團隊成員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3項。教學團隊拓展國際化合作交流,輸出中國特色職教品牌,編撰的計算機專業國際化崗位職業教學標準已被尼日利亞和贊比亞納入國家職業教育標準,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服務產業助發展 科技成果重轉化
團隊充分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和咸陽“科技大市場平臺”的地域優勢,進行科研成果轉化。團隊承擔企業橫向項目20項,成果轉化17項,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0次以上,服務對象產生經濟效益1300萬元。團隊承擔國培項目19項,培訓骨干教師4800人,為省內外多所兄弟院校提供專家咨詢及培訓服務年均60余次。團隊參與 “雙百工程”,定期到禮泉、淳化等地開展面向農業農村技能培訓60場次,培訓人數達到3000人次。王坤作為市政協委員,在咸陽市兩會作大會發言,為各級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獲陜西省社會服務先進個人。團隊開發“數字掃盲,智慧助老”平臺榮獲陜西省慈善協會優秀項目獎。
黨建引領建團隊 扎根西部育英才
團隊負責人王坤教授從教36年來,注重團隊的學術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培養。團隊有18位中青年教師職稱獲得晉升,成員所在黨總支榮獲陜西省優秀基層黨組織,獲陜西省教科文衛體系統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在產教融合中共建了“華為現代產業學院”,用心塑造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