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大學生物質與功能材料教師團隊 | 第二批陜西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發布時間:2023-07-25 10:32:48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一、帶頭人簡介
王學川,男,1963年生,民盟,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帶頭人。兼任第八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兼秘書長,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輕紡與食品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國皮革協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民盟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陜西省第十二屆政協常委等。2007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被授予“全國模范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第二批陜西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先后被授予“陜西省突出貢獻專家”、“陜西省師德標兵”、“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優秀教師”和陜西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等。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主編或者合編出版專著、教材7部。授權中國發明專利60余件,美國和日本國際發明專利5件。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7項以及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等。
二、團隊簡介
本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依托王學川教授于1998年創立的陜西科技大學生物質與功能材料研究所,在名譽所長石碧院士和王學川教授的帶領下,25年來始終秉承“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精神,潛心教書育人、敢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將“小我”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中,在師德師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服務國家、地方及行業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應有貢獻。
推行科教融合教學改革,譜寫教學育人新篇章。近五年,主持教育部新工科教改項目1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一等和二等獎各1項,指導本科生、研究生獲得10余項挑戰杯、“互聯網+”等科創競賽獎項。王學川教授相關教學先進事跡受到中國教育報、陜西省教育廳網頁等專題報道。團隊共培養研究生230余名,本科生1000余名,遍及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很多已成為國內外相關領域的中堅力量。
學科交叉、技術創新助力產業、學科發展。立足輕工行業,面向國家“雙碳”、智能制造、大健康等重大戰略布局,先后承擔了30余項國家級項目、60余項省部級及橫向項目,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5項。發表科技論文400余篇,出版專業教材、圖書12余部,授權發明專利110余件,其中美國、日本等國際專利12余件。團隊10余項技術已在20余家企業實現了技術轉化或工業化生產,特別是團隊研發的制革化工材料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獲得了大規模轉化應用,為我國乃至世界傳統皮革、合成革行業技術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社會兼職、建言獻策多途徑服務社會。團隊負責人王學川教授兼任第八屆國務院學位辦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兼秘書長、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輕紡與食品教指委主任委員、陜西省督學、民盟中央委員、陜西省政協常委等,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多途徑為學科發展、教育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等貢獻自己的力量。特別是作為省政協常委, 5年來先后提出11項省政協提案,努力做守護我省生態環境、穩定安全的衛士。
高度重視人才梯隊建設,“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近年來引育并舉,引進日本北海道大學等知名高校的8名高水平博士,有4名教師赴法國蒙彼利埃第二大學等高校進行博士后研究和進修交流,團隊青年教師均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人晉升三級教授,1人獲得陜西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入選陜西省高層次人才青年計劃,1人入選陜西省青年人才托舉計劃,6 人走上領導崗位。獲批第二屆陜西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陜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陜西高校新型智庫等,為學校學科建設和本科教學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我國輕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陜西經濟社會追趕超越做出了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