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快社,男,二級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先進金屬材料制備加工技術與理論研究。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功能材料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主任,鎳鈷新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會評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近年來,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1項(其中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陜西省“13115”科技創新工程、陜西省重大科技專項、陜西省科技統籌項目等40余項;承擔企業合作項目20 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7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余件,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編高等學校規劃教材5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5項為第一完成人)、二等獎1項。指導的研究生榮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陜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多人次獲寶鋼教育獎勵基金優秀學生特等獎。

20230725090222131-39-28779.JPG_scale.jpg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團隊負責人王快社教授帶領成員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出發,始終把培養優秀人才作為最根本的工作任務,積極發揮學科團隊優勢,形成了“需求導向、理論探索、創新開發、工程應用”的人才培養模式。近5年來,帶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主講課程入選陜西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案例入庫陜西省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案例,實現了教育教學“名專業、名課程、名案例”。團隊始終堅持凝練教學與科研經驗,形成了豐富的教學成果,累計編寫專著及教材 28 本(套),并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團隊成員曾先后獲“陜西省教學名師”、“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以及“最受學生歡迎授課教師”等榮譽。為相關領域培養了碩士、博士研究生193人,學生獲第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首屆全國“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第十七屆“挑戰杯”—“揭榜掛帥”專項賽一等獎等獎勵,已成為業內技術骨干和有生力量。

20230725090222827-24-d56e4.JPG_scale.jpg

在國家實施科技創新戰略背景下,團隊以加強國內外合作研究等多種途徑引領一批青年教師成長,并利用專業知識和優勢為陜西省地方政府建言獻策。多次承辦企業科技培訓工作,服務于企業科技人才培養,顯著促進了教師對于企業和行業服務,有效實現了科技服務于國家需求。在科技創新成果方面:(1)根據資源回收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團隊開發出富鐵礦物相與活性組分多級分選分離、氣固相分離與凈化除塵為一體的冶金工業廢渣超細粉體制備加工新技術和裝備,實現冶金廢渣中各種物相的高效分選,近三年技術推廣至10多家大型企業,合同額達8589萬元,技術成果獲得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面向國家熱工裝備制造重大需求,首創設計了新型高強韌La-TZM鉬材料,開發了新型鉬合金制備、加工、成形技術,以及鉬合金防氧化涂層技術,高強韌鉬材料熱工部件制備關鍵工程技術及超高溫裝備成套制造技術,首次實現我國高端熱工裝備向歐美國家出口。近5年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作單位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成果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3)材料的焊接加工技術關乎大型裝備發展,團隊首次提出了攪拌頭扭矩的熱源模型,建立了大規格復雜結構鋁合金型材壁板FSW三維非穩態流場模型;發明了強制冷卻FSW、自適應雙軸肩FSW等系列關鍵技術,研發了國內首臺大規格寬幅鋁合金型材壁板 FSW 裝備。近5年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項,軍委科技委基金重點項目1項;成果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