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研究教師團隊|第二批陜西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發布時間:2023-07-24 17:33:4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袁祖社,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陜西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倫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價值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會長、特邀研究員,陜西省倫理學會會長,陜西省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者”,2008年度陜西省委宣傳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級(基礎理論研究類)推薦人選。2017年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支持計劃”;2018年獲得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獲得者;2018年入選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15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刊物發表二百多篇學術論文。
在團隊帶頭人袁祖社的影響下,團隊成員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立教,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團隊不忘育人初心,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定傳播者。團隊獲批國家級一流課程3門,2門課程入選陜西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金課”建設項目。在全國創新開設的“理想信念與卓越師范人才培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導讀”特色思政課程獲陜西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一等獎。團隊成員牽頭申報的教育教學成果分別獲評陜西省本科生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研究生教學成果二等獎。
團隊成員先后申報獲批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等3個國家級教學平臺,在省內外30余所中小學校建立“大中小學‘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基地”,發揮了高水平師范大學在西部地區思政課建設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團隊教學工作的典型經驗先后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10余家媒體報道近40次。
團隊踐行“六要”標準,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動踐行者。負責人袁祖社堅守教學科研一線30余年,為培養造就西部地區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作出積極貢獻;老教師康中乾,三十年來潛心教書育人,堅持手寫教案,被評為陜西省“師德標兵”。成員張帆被列為中宣部、教育部優秀典型,獲評陜西省“五四青年”,有關事跡被新華社、光明日報以《“寶藏老師”和他的“爆款”思政課》為題報道。青年教師更是繼承和發揚了團隊優秀的師德師風,傳承師者立德為學的責任使命。近年來,團隊連續多人次榮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獎項、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國好課程提名獎、陜西省思政課“大練兵”標兵、能手等各類榮譽20余項,形成了一支敬業愛崗、樂于奉獻、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
團隊聚焦學術攻關,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不懈研究者。2018年以來,團隊成員獲批國家級各類項目15項,教育部等各部委項目13項,其他省級各類項目40余項,獲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4項;在《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馬克思主義研究》等高層次學術期刊發學術論文近百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陜西日報》等省級以上媒體發表闡釋文章60余篇,為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貢獻力量;團隊成員積極向教育部、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等部門提供咨政服務,近五年來成果被采納或批示近30篇次。
團隊賡續紅色血脈,做未來“準教師”成長成才引路人。在以團隊為代表的廣大思政課教師影響下,陜西師范大學70%以上的公費師范生堅守在西部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一線,涌現出“全國最美教師”張莎莎,“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楊鈺瑩等一系列榜樣典型。團隊成員始終堅持用真心、愛心與耐心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指導7個項目獲省級以上“挑戰杯”和“互聯網+”賽事榮譽并獲國家級獎項,指導學生多次在“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中取得名次,指導學生獲“田家炳杯”第八屆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二等獎等多項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