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雁塔校區星航志愿者合影。西安交通大學供圖

如同68年前,誰也說不準,學校從上海華山路1954號搬遷到西安咸寧西路28號后,未來將會怎樣?今年的2月,也沒人能確定,在一個師生人數近6萬,占地面積5000畝的校園里,一大批志愿者走進校園的角角落落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能起到什么效果?甚至,有誰愿意參加?

如今,4個月過去,摸著石頭的星航計劃不僅順利過河,還給西安交通大學(以下簡稱“西安交大”)帶來驚喜:從打算織起一張“安全網”起步,如今的星航計劃已經被打造成一個全員育人的平臺,志愿者人數也從最初的40名發展成2000多名。

在西安交大黨委的部署安排、團委的直接指導下,參與星航計劃的學生骨干,通過每天在學校公共區域進行大面積的巡樓巡查,重點關注設施安全、消防安全、人員安全,及時上報可能的風險點,聯動校內多部門迅速處理,織密織牢校園安全防護網;通過定期開展集體學習、支部共建、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奉獻意識和務實品格,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引領學生在強國復興征程上建立新功。


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盧建軍:

“黨的二十大為我們清晰擘畫了強國復興的宏偉藍圖和前行道路,教育作為黨之大計、國之大計,具有戰略性、先導性。大學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西安交大作為高水平大學,又地處西部熱土,培養一批有理想有情懷、有本領有擔當的人才是黨和國家賦予我們不可推卸的時代使命。教育學生成長成才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是要成人。星航計劃為青年學生提供了從受助者到施助者的轉變過程,這樣的過程,能讓他們體會責任擔當和明確價值追求,從而引導大家更好地胸懷‘國之大者’,更好地追求卓越。”

校園里的“星航者”

5月17日晚7點,西安交大星航計劃項目成員,2019級碩士研究生夏笑武準時穿上志愿者服裝,開始了一天的“星航之旅”。夏笑武介紹道,“按照安排,今天我負責主教學樓區域,整個主教學樓大約60余個點位需要查看,每晚這樣的巡查大約要走3趟。”

這樣的線路,夏笑武記不清走了多少次,但相比于初始階段,夏笑武的理解已經更加深刻:“第一次實際開展星航計劃時,本打算20分鐘就結束對教學主樓的巡查,結果花了一個半小時。對我而言,如果不是參與星航計劃,也許在學校里待5年、10年,都不會注意到這個地方。但對于全校幾萬名同學而言,消除可能存在的隱患,就是同學們需要我的地方。”

截至目前,星航計劃已連續出勤140余天、累計出勤2500余次,服務時長7000余小時,反饋風險隱患點200余處,溝通解決率近100%,在這樣一層一層爬樓梯、一扇一扇窗戶檢查、一處一處安全隱患記錄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成為校園事務的參與者、師生安全的守護者、學校發展的建設者。

“有時候,當在昏暗的走廊中打開手電筒的那一刻,感覺自己就像一顆星星,照亮自己,也照亮了他人。夜空中最亮的星護航交大,這就是我心中的星航。”夏笑武說。

“新招式”也有“真規律”

在西安交大黨委學工部部長王歡看來,星航計劃這種新的工作模式,本質上是在思政工作育人體系下的一種探索和創新。

“高校思政工作范疇中明確提出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原則和十大育人體系,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有力的支撐。以往,僅僅依靠輔導員一支隊伍的力量或是某一種育人手段,育人效果是有限的。星航計劃之所以能發揮出育人實效,正是在于這種模式通過發揮志愿者力量夯實了‘三全育人’的基礎,并將十大育人體系中的實踐育人、服務育人和組織育人進行了有機結合,同學們在具體的實踐、明確的服務和積極的組織中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付出與收獲,這種成長是扎實的、可靠的。”王歡說。

除了星航計劃,西安交大還有很多“新招式”。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求,在學工、研工、后勤、團委等部門的合作下,體美勞教育已在校園中生動地開展起來:將西遷歷史、大先生故事搬上舞臺,以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原創話劇為依托,在美的熏陶中接受靈魂洗禮和思想教育;組織學生在學校專門開辟的勞動實訓基地從播種開始種植蔬菜,再由食堂負責教授烹飪技能。以烹飪技能培訓課程為例,一經開課,就收到超過7000名學生的關注和報名……

“感覺很奇妙!在食堂的窗口,吃到自己烹飪甚至是自己種植的菜,在這種新方式中,我真切地感覺到了勞動很光榮,投身生產、創造很有意義!”不少同學產生了這樣的共鳴。部分家長也反映:習慣于放假“躺平”的孩子們,居然主動要求在家炒個菜、做頓飯,這樣的變化著實讓人驚喜又欣慰。

“小切口”背后的“大工程”

無論是星航計劃的落地生根,還是五育并舉的如火如荼,在這背后,飽含皎皎育人意和深深關切情。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盧建軍表示:“所有的小切口背后都是育人的大工程。‘星航’這個小切口就像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孕育學生們關注身邊人、身邊事的意識。只有胸懷大家,才會胸懷‘國之大者’,才會更好地理解西遷精神。最終,我們就是要引導大家不只是思考哪個地方我需要,更要思考哪個地方需要我,要引導同學們更好地堅守西部,承擔歷史使命。”

而今,在7000多小時的星航志愿服務中,2000余名星航者心里務實奉獻的種子已深深扎根。體悟奉獻擔當,更能奮楫揚帆,在這種風氣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正將星航志愿服務工作的收獲轉化為助力學校、服務國家的強勁動力和愛黨愛國、勇于創造的生機活力,更加心無旁騖地投身于學習工作和科技攻關之中。

夏笑武即將畢業,他選擇成為一名陪伴在學生身邊的輔導員,繼續為同學們護航,將這份溫情和堅守傳遞下去。

在西安交大一項圍繞就業觀的調研中,大多數星航者都堅定表示要在鄉村振興、科技攻關、環境治理等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奮斗;全校2023屆畢業生中,近60%學生留在了西部熱土,接過了西遷精神的火炬再次啟航……

“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開展,我們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運用好蘊含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開展教育。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貫通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維度,做好學生思想引領、組織建設和助人成長方面的工作,讓更多星航者成長為‘西遷精神新傳人’。”西安交大黨委副書記孫早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