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搭建文化溝通的橋梁
發布時間:2023-07-04 14:40:49
馬達加斯加、烏茲別克斯坦學生的傳統舞蹈活力四射;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學生樂隊將自己對中國的喜愛譜寫成歌曲,唱給世界聽;尼日利亞學生的《非洲風情》節目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6月27日,長安大學舉行了以“四海一家 絲路長安(One World One Family One Future)”為主題的絲路文化節,90余個國家的數千名中外師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
國際學生代表穿著絢麗的民族服裝,帶著笑容和青春活力亮相舞臺,與中國學生共同上演了精彩紛呈的樂器合奏、歌舞表演、服裝秀等節目。
在絲路文化與美食風情展環節,來自26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向參觀者展示了各自國家的精美服飾、手工藝品、傳統美食和民族音樂等?,F場歡歌笑語、其樂融融,不同文化交流碰撞。
長安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張偉介紹,絲路文化節自2014年創辦以來,始終秉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文化傳統,活動內容日益豐富、形式日臻完善,是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外學子文化溝通的重要橋梁。
近年來,長安大學主動服務國家建設和對外開放大局,堅持開放式辦學,不斷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走向深入,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學科優勢,大力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合作與交流。
在長安大學承辦的第四屆中俄交通大學校長論壇上,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交通類高校受邀參加,參與機制建設討論,開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國際交流活動。
長安大學來華留學教育也飛速發展。除專業教育外,長安大學通過文化課程、文藝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讓國際學生逐步了解中國國情和中華文化,很多優秀留學生校友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伊穆,是長安大學2016級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他學漢語8年,自發翻譯了7本中國傳統古籍并已出版,其中烏茲別克語版本的《論語》《孟子》和《道德經》便出自他手。
畢業后的伊穆回到烏茲別克斯坦,開設漢語培訓學校,繼續用自己的方式為中烏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努力。
2019年來到長安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習的丁雨,在古城西安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已經連續十年穩居土庫曼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西安也成為土庫曼斯坦學生的熱門留學目的地之一。
“我的家鄉在塔什干,就是中國人熟悉的石頭城,距今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塔什干是重要的商業樞紐之一,著名的‘絲綢之路’便經過這里。”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博力說,希望可以為增進中烏友誼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陜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