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陜西省第六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首次研修活動結束。與此前培養方式相比,對本批省學帶培養對象的培養進一步完善了雙導師制(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強化了課題研究能力,培養期限延長至一年半,旨在讓培養對象能夠初步形成體現先進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學風格和教學主張,成為在實施素質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改革實踐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高素質、高水平學科帶頭人。

此次培養以校本研修為主,集中培訓為輔,強化專業引領,突出團隊研修,采取了“集中培訓與自主研修、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網絡研修與線下研討,團隊研修與示范帶動、課題研究與日常反思”相結合的方式。

對培養對象在課題研究、課堂教學、校本研修等方面作了嚴格要求,其中之一是在與本學科相關的省級以上報紙或期刊上至少公開發表不少于3000字的1篇教育教學論文。

在本批省學帶培養對象培養方式上,進一步完善了雙導師制。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長遠說,導師是在品德高尚、理論扎實、精于學科、科研能力強的高校教師及一線教師(省教學名師、特級教師或正高級教師)或教研員中遴選。培養對象隨實踐導師跟崗實踐不少于30天。

導師須滿足下列三個條件之一(2010年1月至今):在陜西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榮獲1次二等獎;至少主持完成2項(其中之一為非“三級三類”骨干體系專項課題)省級規劃課題;在與本學科相關的國家級專業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至少2篇。

實踐導師必須在課題研究、課堂教學、校外學術活動、工作坊建設等方面指導培養對象。

對培養期內指導不認真、學員反映不佳、考核不合格的指導教師,省教育廳將不再聘任和停止撥付剩余的指導費用。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