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育信息化進入“深度融合”
作者:?呂揚
發布時間:2019-03-27 15:05:46 來源:陜西日報
三月十八日,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師生一起開展網絡遠程課程教育。圖為老師通過網絡課堂進行教學演示。 記者 杜瑋攝
3月5日,西北工業大學科普志愿者利用遠程通信技術,對扶貧點渭南市臨渭區崇凝鎮線王小學實行遠程科普。先進的網絡技術保障了這次遠程授課畫面清晰、聲音流暢。屏幕兩端的歡快交流,體現出“互聯網+教育”的成果。
沒有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發展,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教育強省,在西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省教育廳按照“完善環境—拓展應用—深度融合”三段式發展策略,出臺了教育信息化相關發展規劃。目前,我省教育信息化進入到“深度融合”階段。
“互聯網+教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省教育廳大力實施“三通兩平臺”建設。截至2018年底,全省98%的中小學校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比例達到88%,城鄉差距不斷縮小,為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機會和優質的教育資源提供了可能。“陜西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教育資源覆蓋所有學科及學段,總量800余萬條,實現全省教師資源免費共享,優質資源不斷向農村、邊遠、貧困地區覆蓋,提高了廣大教師融合應用的能力,實現了“同在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全省教育均衡度大幅提升。
2019年,省教育廳將重點開展“學校聯網攻堅”活動,真正實現學校互聯網全覆蓋,為薄弱地區和學校提供環境支撐;將立項開展“網絡扶智”行動,幫助缺乏師資的邊遠貧困地區學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把教育信息化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和教育制度變革的內生要素,在完善基礎和廣泛應用的基礎上,深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創新,著力探索破解教育改革發展中困擾教學、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引領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對陜西教育現代化充滿信心。
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
大數據時代,每一次鼠標的移動、鍵盤的敲擊,都能成為教育教學大數據庫的點滴。
“從全球角度看,教育信息化正在促進教育的變革。”在西北大學,記者采訪了陜西省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袁新瑞。他說,省教育廳在“科研引領、試點示范”的教育信息化創新推進思路下,依托陜西師范大學成立了陜西省基礎教育資源研發中心,承擔全省基礎教育資源的需求調研、應用研究和開發、專家指導及教師學歷教育培訓等;依托西北大學成立了陜西省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全省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的智庫機構,為陜西教育信息化科學推進提供咨詢和支持;依托西安交通大學成立了陜西省高等教育數據中心,承擔全省高等教育大數據的統計查詢、分析評估、咨詢建議和決策支持等應用服務工作。
作為陜西省智慧校園和數據融合試點學校,西安交通大學開展教育教學質量實時監測大數據平臺建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展大數據一體化平臺建設,陜西師范大學開展校園一站式服務融合門戶建設,西北大學開展數據融合和智慧教室建設,西安歐亞學院開展智慧校園平臺建設。這些高校各顯神通,在“互聯網+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實踐。
信息化手段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近年來,省教育廳基于大數據在教育精準資助、教育地圖、校園安防應急、科學決策支持、本科教學評估、招生制度改革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逐漸形成特色的應用服務。
省教育廳信息化處處長李享陽表示,全省教育系統要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網通辦”和“互聯網+政務服務”相關要求,強力推動教育大數據建設與應用,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大班額、擇校熱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我省要實現國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總體要求,就要破解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的“三大難題”——如何精準識別、如何精準定級、如何動態管理。
教育大數據中心建成后,我省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管理平臺與教育大數據中心對接,融合陜西省扶貧辦的“陜西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建檔立卡人口信息、從教育部各學段學籍管理系統回流的學生學籍信息以及“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回流的學生受助信息,通過教育大數據平臺實現以上三個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完成對全省建檔立卡學生的精準識別和精準資助,實現學生資助從申報、認定到資助的全周期服務,提高學生資助工作的效率,使之成為我省教育精準資助工作人員的服務助手,為學生資助工作提供一條新路。
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的陜西教育大數據地圖服務、將數據的可視化展示與區域地理信息系統結合起來、打破傳統圖表展示分類、形成空間展示結構的我省教育大數據可視化展示新方式,為區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直觀的一手數據資料,是我省教育大數據的創新應用。目前,省教育廳正在進行試點平臺應用,期望實現兩個目標:一是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提供規劃、決策的工作環境和信息平臺,二是為社會公眾提供了解本地教育發展狀況、熱點問題追蹤等公眾服務。
以往校園安防監控系統相互孤立,一旦發生安全問題,無法及時作出響應和提供應急服務。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校園安防應急服務,我省通過教育大數據平臺,協調調用公安系統平安校園治安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對安全事件進行精準監控指揮和日常安全巡檢。目前,該平臺已接入千余所學校,校園監控點位達1萬余個,創新了管理手段,提升了應急反應能力。
在推進教育大數據和管理信息化方面,省教育廳完成了全省教育電子政務和教育數據匯聚應用頂層設計,制定了技術標準和數據規范,實施了省級教育數據中心、特色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高校管理數據融合與共享應用、省級教育基礎數據庫及交換平臺、教育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初步建成了陜西省級教育管理數據匯聚的基本框架和技術平臺,在硬件環境、軟件平臺、數據融合和分析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匯聚全省800余萬教育人口數據的教育基礎數據庫已經全面建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大數據建設機制與應用“陜西模式”,受到教育部表彰,并在全國范圍推廣經驗,受邀在第十七屆、第十八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作經驗分享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