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于楊凌示范區的教育工作而言,既是一個改革與創新之年,又是一個成功與收獲之年。

這一年,楊凌示范區圍繞鄉村中小學校發展提升問題,在加大對原有城鄉教育設施提升改造的基礎上,新建多所鄉村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新增2200余個學位,全面消除了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這一年,楊凌示范區《全力打造“智慧教育”平臺助推楊凌教育現代化發展》案例榮獲全國優秀區域案例獎……發展鄉村教育事業的“楊凌實踐”,正在農科大地上開花結果。

合理搭配教育資源

管理部門開“良方”

傳統風格的校內建筑、文藝味十足的學習書屋、標準化建設的塑膠操場、數字化電子教學大屏幕……1月15日,記者走進張家崗小學五星校區,校容校貌讓人眼前一亮。

誰能想到,就在2017年之前,這所學校的前身——楊陵區五星小學還是一個學生不足400人的村辦小學,附近村民紛紛把孩子送到城區學校就讀,加劇了城區學校擠破門、鄉村學校無人上的尷尬局面。

對此,楊凌示范區教育部門將五星小學改制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并很快啟動了改制方案。他們利用張家崗小學的先進辦學理念和優質教學力量,將五星小學變為張家崗小學五星校區,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實現城鄉課堂同步發展,迅速帶動了學校快速融合發展。同時,楊陵區有關部門按照城區學校的建設規模,加大提升改造校區環境的資金投入,讓這所普通農村學校“舊貌”換“新顏”。“克隆”名校樣本、助力農村學校這一舉動,讓五星小學有了質的飛躍。

如今,該校生源已達1107名,教育質量在楊凌示范區名列前茅。張家崗小學五星校區的改制成功,為楊凌示范區實現城鄉學校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2018年以來,在“一校兩區”改制成功的基礎上,楊凌示范區教育部門又將原第三初級中學和第二小學合并,成立了楊凌第一實驗學校。通過以強搭弱、優勢互補的方式調配師資力量,形成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把城鄉孩子共上一堂課、共享名師面授的美好愿景變為現實,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楊凌方案,塑造了楊凌教育新生態。

打造“智慧課堂”

創新教育模式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這是傳統學校教育給人們留下的印象。

2018年以來,楊凌示范區獨辟蹊徑,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推行“智慧課堂”特色教育,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顯著成效。以楊凌高新小學、楊凌高新初級中學、揉谷鎮中心小學為代表的一批學校,已實現“智慧課堂”全覆蓋。這些學校利用互動教學軟件、即時反饋器、平板電腦、實物提示機等軟硬件組成的信息教育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目前,在楊凌示范區累計投入1500萬元資金支持下,“智慧課堂”工程碩果累累:全區已有100多間智慧教室投入使用,160余間教室接入獨享光纖寬帶“智慧課堂”,39.9%的班級實現了“優質資源班班通”……

2018年5月,在以“信息技術推動基礎教育教與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為主題的第三屆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展示交流活動上,楊凌示范區憑借《全力打造“智慧教育平臺”助推楊凌教育現代化發展》課題,被教育部和中央電教館評為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并獲得全國首批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示范單位榮譽稱號;楊凌高新小學德育工作受到教育部辦公廳通報表彰,其典型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

2018年4月,俄羅斯教育代表團在楊凌示范區訪問期間,啟動了由俄羅斯政府資助的赴俄留學生選拔工作。這一年,楊凌示范區有60名高中生參加了俄羅斯教育部門組織的招錄考試,5名鄉村學生被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國立經濟與法律學院錄取。

如今,發展鄉村教育的“楊凌實踐”,正在逐步轉化為提升當地營商環境、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

責任編輯: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