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新征程上,不管亂云飛渡、風吹浪打,我們都要緊緊依靠人民”“2019年,有機遇也有挑戰,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新年賀詞,回顧了2018年的不凡歷程,展望了新一年的奮斗圖景。

2019如期而至,催征的號角已經響起。回首過去,我們砥礪前行;展望未來,我們步伐堅定。陜西教育新聞網梳理了全省各地教育系統過去一年工作的亮點及新年工作展望。2019年,在奮斗的路上,陜西教育人會努力奔跑,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2018年韓城市教育“十亮點”奮力前行

2018年是韓城教育工作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建設黃河沿岸區域教育中心征程上踏步前行的一年。一年來,該市教育系統深入學習韓城市委十八屆四次全會、韓城市“兩會”和省教育廳年度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建引領、作風保障、質量為先既定思路,圍繞“提高教育質量、打造品質教育”主線,從事關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和群眾關切的問題抓起,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問題,以實現黨建、質量、作風、安全、管理、創新“六個好”為目標,著力優化機制、完善管理體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學思踐悟的歷練中中轉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總體呈現十方面亮點。

一、隆重慶祝第三十四個教師節,市委市政府200萬元重獎教育

2018年9月10日是第34個教師節。教師節前后,該市市委書記褚錦鋒以書信形式向全市教師致以崇高的敬意、為大家送上了節日最美好的祝福;該市市長杜鵬先后深入教師小區和龍門鎮下峪口第二小學看望慰問離退休教師和鄉村教師代表、調研教育工作。全市各界多種形式舉行慶祝活動、為教師“亮燈”、并送上美好祝福,營造了尊師重教的濃郁氛圍。我市舉行慶祝第34個教師節頒獎晚會,大張旗鼓表彰教育系統“百佳”教師,該市市委市政府列支專項資金200萬元獎勵教育工作。杜鵬等市級領導出席晚會并為“百佳”教師代表和教育系統頒獎。彰顯了該市在建設黃河沿岸區域性中心城市關鍵時期優先發展教育的決心。

二、愛國奮斗深入人心,建功立業引領風尚

堅持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錘煉過硬作風過程中凝聚思想共識。以宣傳工作和班、團、隊會等為載體,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樹。組織黨員干部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延安精神教育,在八路軍東渡黃河紀念碑、范家莊第一支部和東英村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舉行“緬懷先烈憶初心、奮發作為記使命”紀念建黨97周年主題黨日活動,深入開展《梁家河》和習近平總書記“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學習,組織黨員干部參加“黃河朗讀”誦讀比賽,愛黨愛國、不懈奮斗的共識不斷增強。大力整治違規征訂教輔資料、有償補課等問題,先后從各類補課機構清退在職教師24人,處理違規補課教師19人,有力震懾了歪風邪氣。以宣傳工作凝聚思想合力,深入挖掘全系統各個方面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大力弘揚教育正能量,見賢思齊、奮斗光榮成為全系統干部師生尊崇的新風尚。

三、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民生底色更加厚實

教育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西安交大韓城學校二期投入使用,芝川鎮司馬遷幼兒園和新城區紫云幼兒園開園,全市新增幼兒園和中小學學位6900余個。完成新城區第七小學等5所學校塑膠操場和金城區城關中學主體建設。完成所有鄉村學校的廁所改造、空調配備和淋浴設施改造。教育城域網和全市信息管理數字化教育平臺建成使用,全市園校實現互聯互通。大力開展植綠美化工作,校園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以“創國文”工作為推動、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書韻飄香”的校園初見雛形,育人環境品質不斷提升。

四、真接地氣提質量,成才路徑更寬闊

堅持問題導向,科學研究解決群眾期盼的事,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起始年級“零起點”落實不平衡和微信布置作業等問題得到不斷解決,提高教育質量舉措更接地氣。系統謀劃高中階段學校教育質量提升,2018年該我市高考再創新高,本科上線人數大幅增加,一本上線548人,上線率為22.1%,比去年增加32人;二本上線1076人,上線率為43.2%,比去年增加88人。600分優秀學生培養實現重大突破、增長率為400%;理科考生雷晨瑞取得692分的好成績。職業教育單獨招生考試實現新突破,6名學生通過職業教育單招考試考入本科院校、151名學生考入專科院校,上線率達到97.4%。

五、義務段“超大班額”全部化解,起始年級“大班額”全部消除

嚴格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和“戶籍登記為主、住房登記為輔、就業經營補充”要求,切實規范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等特殊群體入學。多措并舉化解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過熱,將原新城區第三初級中學改制為完全小學,增加了城區小學學位;加大對農村學校的硬件投入和師資配備、不斷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拓展優質園校與薄弱園校結對共建形式,提升農村園校的吸引力,2018年共有600余名學生返回農村園校就讀,全市義務段學校“超大班額”全部化解、起始年級“大班額”問題全面消除,高質量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六、校園安全“三防”建設持續加強,防范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三個必須”和“一崗雙責、黨政同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不斷完善校園安全工作頂層設計。投入資金782.8萬余元用于校園安全“物防、技防、人防”建設,抬高準入標準,新聘任安保人員290余名,配足配齊安保器械和監控設備,校園安全“三防”建設不斷加強。下大力氣抓實校園安全隱患排查,開展安全督查120余次,集中開展安保人員、校車駕駛和陪護人員培訓5次,聯合食藥監等部門集中開展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8次、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10次,“護學崗”和“紅袖章”義務巡邏隊作用發揮明顯,校園安全管理水平穩步提升。

七、42名鄉村教師優先輪崗進城,“三項機制”激發干事創業活力

持續深化“三項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優先安置42名夫妻雙方在鄉村從教10年以上教師輪崗進城。穩妥實施干部競聘上崗、輪崗交流和市教學研究室及8所城區學校全員聘任工作,分流教師42名,13名干部通過競聘上崗走上領導崗位,223余名干部輪崗交流,千余名干部教師在歷練中得到提升,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干部教師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八、研學實踐品牌更加閃亮,全國師生夸贊韓城

先后在西藏拉薩、浙江金華等地推介研學實踐10次,舉辦陜西省大學生社會實踐韓城行啟動儀式等活動,原省委高教工委授予該市“陜西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司馬遷祠和黨家村獲評全省和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稱號,四川省廣元市教育局等十余家單位到我市學習考察,省內所有高校與我市簽署協同育人協議,共接待北京市十二中學教育集團、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大留學生等300余所學校和機構十八萬人次在該市研學實踐。

九、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整治得到省督導組充分肯定

2018年5月份以來,按照中省整治規范民辦非學歷助學培訓機構的安排,該市成立了市級領導任組長、教育部門牽頭市場監管、民政、物價、文廣、公安、消防等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堅定不移領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領導重要批示精神,扎實細致推進治理規范工作,經過近8個月的集中整治,共審批83家、關停取締82家,無證無照機構整改率達到100%,進一步規范了培訓機構的辦學行為。12月20、21日,省民政廳副巡視員張波帶隊的督查組深入該市督查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對該市在機構審批標準制定、教師參與授課問題治理、長效機制建設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十、教育扶貧出實招,貧困群眾享實惠

全面落實各項資助政策,發放各類國家惠民政策資金1463萬余元、地方“教育扶貧專項資金”兩批次98.3萬元。突出“扶智”“扶志”,深入開展“訂單式”幫扶,以“三個一”活動為藍本,廣大黨員干部累計開展家訪、學業輔導、談心談話、研學旅行等活動兩萬余次。繼續落實普通高中下延分數線錄取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政策,42名學生享受政策紅利。對接陜西警官職業學院在該市開展幫扶活動,爭取到產業發展經費5萬元,簽署100萬元優質農產品采購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起了桑樹坪鎮雷鎮村、澗東村藥材蔬菜、柏木、光伏產業基地,推進包聯村工作整體提升。組織開展花椒管護、養殖、電商等實用技術培訓100余期,10000余人參加培訓。

一年來,該市教育局先后8次在全市和全省交流工作經驗。全省第十八屆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機器人競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信息技術課程考核試點、全省教育宣傳通聯培訓等活動和工作在該市舉行和試點。該市教育局先后榮獲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全省基礎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全面改薄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象山中學等22所園校和單位,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基層關工委”、全省基礎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綠色校園等榮譽。劉振榮等240余名師生在省級優秀精品課例、教學能手、實驗操作技能競賽等比賽和評選中獲得獎勵。《中國教育報》《中國德育》《教師報》《陜西教育》等媒體先后對該市脫貧攻堅、文化育人、人事制度改革、辦學條件改善等工作進行了持續關注和報道。

寶雞:十大教育工作亮點展現寶雞教育“新時代”

一、大力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

2018年,寶雞市教育局出臺《新時代教師師德師風提升計劃(2018-2020)》,修訂完善《寶雞市教師職業道德十條禁令》,大力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價值追求深入人心;實施師訓創新工程,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輪訓工作,全年培訓教師2.4萬人次。啟動實施校(園)長隊伍培養提升工程,全面落實新任校(園)長持證上崗制度,持續加大“三級三類”骨干體系建設,一支“講政治、敢擔當、作風硬”的優秀教師隊伍已經站在了“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第一線。

二、讓上學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2018年,寶雞市教育局按照“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惠民生”的工作要求,著力縮小縣域、城鄉、校際和人群差距,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化、義務教育一體化、高中教育特色化、職業教育品牌化、民辦教育規范化;圍繞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努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通過強化控輟保學、實施精準資助、加強技能培訓、推進結對幫扶,教育脫貧攻堅碩果累累、一路凱歌。

三、制定出臺全省首個中小學規范性黨組織建設標準

2018年7月26日,為全面提升寶雞市中小學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寶雞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制訂下發《寶雞市中小學校黨組織建設標準(試行)》,標志著寶雞中小學校黨建邁入規范化、標準化新階段。《標準》制訂堅持“五突出五推進”工作思路,即:突出合理科學,推進組織設置標準化;突出作用發揮,推進隊伍建設標準化;突出常態長效,推進組織生活標準化;突出規范有序,推進工作機制標準化;突出實用統一,推進陣地建設標準化。《標準》共分總則、組織設置、隊伍建設、組織生活、工作機制、陣地建設、附則七個部分32條,對中小學校黨組織設置、骨干隊伍建設、黨務工作、黨員教育管理、黨建工作機制、陣地建設進行量化、細化。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可遵照執行、上級黨組織可依據指導并進行考核評估的標準體系,以此來推進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四、寶雞市提前完成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任務

寶雞市高度重視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工作,市教育行政部門及時安排部署,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制訂工作方案,通過下發文件、召開整治工作推進會、簽訂承諾書、發布《告家長的一封信》、現場督查、建立工作動態微信群、實行工作進展日報制、定期發布通報等措施,

截至目前,寶雞市共摸排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952所(學科類543所,藝術特長其他類409所),其中無問題機構數298所,新審批機構數211所,停業整頓機構數178所,關停機構數265所。12月19日,省級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聯合督查組實地核查后,對寶雞市開展集中整治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五、“寶雞德育”成為全國樣板

2018年12月1日,中國教育學會第31次學術年會在貴陽隆重開幕,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來自教育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的相關領導,以及全國各地的學者、校長、教師、教育行政管理人員近2000人參加會議。會議圍繞“新時代:中國基礎教育的挑戰、機遇與使命”這一主題,開展了充分交流研討。市教育局從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和學校建設管理三個方面作了專題報告,全方位、立體式展示了寶雞育人實踐成果和基礎教育綜合實力,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為全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寶雞樣板”。

近年來,寶雞市教育局按照全省義務教育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的總要求,堅持實踐育人、課程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四位一體”,通過打造“新時代·新德育”、“新時代·新課改”、“新時代·新文化”和“新時代·新學校”,基本形成城鄉協調、一體發展、穩步推進、優質均衡的德育發展新格局。2016年,寶雞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和省級“雙高雙普”縣兩個全覆蓋,并率先啟動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創建,為中西部教育事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樹立了典范,提供了樣板。

六、教育扶貧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2018年,寶雞市教育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堅持以“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為目標,以“義務教育有保障”為硬性指標,以探索建立的“六三三”(強化六項重點、深化三個幫扶、落實三項常規)教育扶貧模式為載體,凝聚起精準施策、提質增效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治本之策的作用,全力保障每一名貧困家庭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該市教育扶貧呈現縱深推進、穩步提質、持續向好的良好態勢,年度考核穩居全省第一方陣。一是持續用力鞏固“零輟學”。嚴格落實“七長責任制”,通過教師結對幫扶、送教上門等形式,強化對殘疾學生、留守兒童的關愛,確保該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零輟學”、義務段適齡學生“零輟學”。二是精準落實政策“減負擔”。精細建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信息庫,做到政策執行不走偏、精準資助無盲點。全年給貧困家庭學生發放各類資助金4160.12萬元。三是依托職教扶貧“幫就業”。按照“對接培訓意愿、對接專業方向、對接企業需求”的思路,免費培訓“雙返生”(初、高中畢業返鄉學生的簡稱)4178人。四是改善辦學條件“促均衡”。投資1.73億元的“全面改薄”、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普通高中改造、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四大工程,使貧困縣區45所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為扶風、千陽、麟游積極爭取恒大集團無償捐建4所學校。組建“城鄉教育聯盟”121個,參與學校600多所,以城帶鄉、以強帶弱作用全面顯現。五是瞄準鄉村需求“強師資”。實施“特崗計劃”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教師304人,持續為鄉村學校補充師資。發放鄉村教師補貼1025.35萬元,惠及教師4139人。教師培訓項目向農村薄弱學校傾斜,完成鄉村教師培訓突破1萬人次。六是嚴格認定標準“保退出”。嚴把時間關、標準關、程序關,該市貧困退出義務教育有保障認定高標準實施、高效率完成,縣級認定實現計劃退出全覆蓋,市級復查實現13個縣區全覆蓋。該市6376戶有義務段適齡學生的年度計劃退出貧困戶,全部達到“義務教育有保障”標準。

七、寶雞市教育強縣覆蓋率全省第一,教育創強持續領跑

教育強縣是省政府對一個縣域教育工作的綜合評價和最高評價,是縣域教育的樣板工程,是引領縣域教育發展的旗幟和方向。寶雞市教育強縣數量遙遙領先其他地市,穩居全省第一。作為陜西省教育強縣的首善之區,寶雞市教育工作以“建設教育強市,在關天經濟區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為戰略任務,以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奮斗目標,以“三級四類”教育創強工程為重要抓手,推動寶雞教育“縣縣有目標、年年上臺階”,形成了梯次化追趕超越、板塊式競相發展的新態勢,構建起用幸福教育助力建設幸福寶雞的新格局。

八、職教鍛造“大國工匠”社區教育碩果搖枝

去年以來,寶雞市以“大職教”理念為統領,以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加強專業性職教集團建設,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品牌專業、特色職教中心、綜合性實訓基地和職教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提升中職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雙師型”教師比例,扶持骨干教師建立工作坊,做到“培養一個,帶動一片”;重視和加強技能競賽工作,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職教活力持續井噴,連續三年蟬聯全省中職學生技能大賽第一名,奪得國賽9個三等獎,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近20萬人。

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教育平臺,以構建全民終身學習為工作重點,以創建社區教育示范區、實驗區為抓手,以全民學習活動周為載體,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區教育活動。

九、有效保證學生三餐的營養健康安全

2018年12月6日,經過寶雞市教育局和市食藥監局兩個職能部門的合力攻堅,全省首部《學校(托幼機構)食堂管理規程(試行)》和《學校食堂管理責任規范(試行)》正式頒布實施。作為加強學校食堂管理,預防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確保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頂層設計和制度規范,為該市在校生的一日三餐美味、營養、健康、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其中,《規程》對各級各類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建設、從業人員管理、食品原料采購、加工、貯存、食品留樣、設施和餐具消毒、陪餐制度作了明確規定,為該市學校食堂提供了操作性較強的管控措施和管理辦法。《責任規范》明確了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食堂管理方面的責任、學校應該建立的管理制度、加工制作過程應注意的環節以及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后的處置辦法,特別是明確了對違反規范,疏于管理、玩忽職守、導致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學校和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的機制和依規處理的辦法。

兩部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印發,對于加強該市學校、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學生幼兒用餐安全,將發揮基礎性管控和長遠性指導作用。

十、城市語言文字工作實現達標全覆蓋

2018年10月30日,鳳翔縣順利通過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驗收。至此,該市3區9縣全部通過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驗收,實現達標全覆蓋。

“文以載道”。語言文字作為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直接體現著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更是國家認同的紐帶和民族團結的基礎。寶雞市是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和姜炎文化的發源地,國寶級文物中華石鼓就出土于寶雞市。“石鼓文”作為最早的石刻文字,被公認為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因此,做好寶雞的語言文字工作,在全國、全省都有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寶雞市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既是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長遠之策,又是打造彰顯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名城的當務之急。

2008年4月,寶雞市正式啟動城市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創建,2010年10月,在全省首家通過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驗收。2011年3月,又在市區成功創建的基礎上,啟動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驗收,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對9個縣城的評估工作,經過七年不懈努力,該市城鄉語言文字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群眾“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意識和習慣基本養成,四大重點領域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成效明顯。實現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全覆蓋,必將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品位,助力該市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白乂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