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首發
中國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序幕拉開
作者:張春銘
發布時間:2018-10-04 09:16:17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首發式近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行。
2018年9月28日是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蘇霍姆林斯基是“世界文化名人”,并發文號召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蘇霍姆林斯基是享譽世界的蘇聯時期烏克蘭籍教育家,也是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影響最大的外國教育家,對其教育思想的學習和研究熱度至今依然不減。蘇霍姆林斯基熱愛生活、熱愛孩子、熱愛教育,生前在帕夫雷什中學擔任校長幾十年,從來沒有離開過課堂、離開過學生。他擔任班主任從一年級一直到十年級學生畢業;他帶領學生到田野、到社會去體驗勞動、體驗生活;他研究3000多名學生,探索兒童成長規律,進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蘇霍姆林斯基堅持在日常情境中開展教育實驗,構建起獨樹一幟且底蘊豐厚的教育學說。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是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孔懿歷時12年的作品。上世紀80年代,孫孔懿無意中從新華書店的特價書市中買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兒子的信》,此后,孫孔懿開始與蘇霍姆林斯基結緣,并于2005年開始系統研究蘇霍姆林斯基。
此后12年,孫孔懿孜孜矻矻,探賾索隱,研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中文版著作,親赴烏克蘭實地考察蘇霍姆林斯基的人生足跡。“對蘇霍姆林斯基了解越多,越想走近他。” 孫孔懿說,在研究過程中,自己還夢見與蘇霍姆林斯基交流。依托大量文獻資料,孫孔懿撰寫了第一部系統述評蘇霍姆林斯基生平、事業和精神的評傳體學術著作《蘇霍姆林斯基評傳》,已于2017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在此基礎上,孫孔懿進一步深研,完成《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近日出版發行。該書力求忠實地展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的完整體系,提煉其理論精髓,彰顯其創新精神與理論特色,揭示蘇霍姆林斯基作為教育理論家在世界教育學史上的貢獻、影響與地位。“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文本世界進入他的生活世界,再從他的精神世界進入理論世界。”孫孔懿說。
在今天的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首發式上,專家學者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及其在對我國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的影響給予了高度評價。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理事長郭戈說,蘇霍姆林斯基是自己科研學術的領路人。自己在本科時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思想和教學思想,深受啟發,幾篇發表在《外國教育動態》和《外國教育資料》中的論文,都是研究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也大大激發了自己做研究的興趣,并走上了研究之路。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先生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與我們現在的教育方針相符合,都是為了培養和諧的人,教育我們如何愛人、如何愛孩子。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相信人,要培養人。通過德智體美勞等培養孩子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對什么是教育、怎樣進行教育,從理論到方法都進行了闡述,值得老師們多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式穎說,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是教育實踐和理論密切結合,并推動了理論的發展。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書面發言中說,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尊重、理解兒童。兒童時期是一段最光彩奪目、不可再現的生活。成長的源泉在兒童身上,他們通過學習、克服困難獲得了幸福的動機。希望未來能誕生更多扎根一線、生活在孩子中的教育家,這樣的教育家將建設更美的中國。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成尚榮認為,孫孔懿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讓蘇霍姆林斯基再次站在我們面前。成尚榮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的內涵,從哲學上講,是“人學”,讓“教育”和“人”發生關系。他關注兒童的心靈世界,關注學生兒童的精神世界、精神價值和精神活動,用美學思想關照心靈世界,走向了更高的審美境界。
中國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會會長肖甦說,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學必須是和諧的教育,必須注重人本身。強調了人在時代變革中的重要地位。教育的根本目標應該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富有創造力和精神充實的公民,培養能收獲幸福的人。遠非人人都能成為科學家、作家、發明家、演員等,但必須成為能自己獲得幸福的實在的人、本行的能手。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吳明海,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彭鋼等與會專家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的影響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們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是出版社與作者聯合向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和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獻的一份厚禮,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