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發布“陜西‘一帶一路’建設五年成就”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三場“科技教育中心建設“的總體情況
作者:張亦弛
發布時間:2018-09-28 15:10:2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9月28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陜西‘一帶一路’建設五年成就”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三場。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范永斌介紹了“科技教育中心建設“的總體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范永斌在“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情況”發布辭中說,改革開放40周年,尤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陜西教育緊緊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戰略定位,以打造“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為目標,積極開展“一帶一路”教育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建設,教育國際化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省教育廳先后出臺了《陜西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陜西省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實施意見》《教育部與陜西省政府簽署的“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等系列文件,對全省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自2014年以來,連續舉辦五屆“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會,先后有3000余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活動,簽署合作協議52項,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等有關聯盟和教育研究機構19個,發布絲綢之路經濟帶年度發展報告等重要成果10項,舉辦中國傳統文化展演展示等活動37場次,合作外延不斷拓展。
我省先后承辦第八屆亞太翻譯論壇、孔子學院大會、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中美青年創客大賽西安賽區比賽等大型中外人文交流活動。持續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千人培訓計劃”,建設吉爾吉斯中大石油分院等海外培訓機構,在我省高校設立土庫曼斯坦研究中心。去年在自貿區揭牌的國際漢唐學院和中國書法學院已經參與承辦孔子學院大會期間中國書法文創產品展等多項大型活動,開展了中法合編漢語教材等多個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目前累計在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近40個,高職以上非獨立法人機構5個、碩士項目6個、本科項目11個、高職項目8個。
2017年6月,教育部批準我省備案建設的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達到12個,其中8個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高校積極開展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位國別區域研究。制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通用語種專業建設規劃,在陜西建設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基地。探索實施非通用語+通用語、外語+專業(方向)的復語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推動非通用語專業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全省2015年接受留學生8944人;2016年9834人。2017年,共有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萬2千名國際學生來陜學習,其中“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6000余名,占我省留學生總數的54%,已連續三年超過我省留學生總數的50%。
2014年,西北大學中亞學院啟動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千人培訓計劃”。2017年,國內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絲路培訓基地落戶西安交通大學,目前已為“一帶一路”105個國家培養了2682名專業技術人才。先后成立中亞學院、絲綢之路研究院、西安當代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教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多個教育研究和培訓機構。2014年,西北大學中亞學院啟動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千人培訓計劃”。2017年,國內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絲路培訓基地落戶西安交通大學,目前已為“一帶一路”105個國家培養了2682名專業技術人才。西安石油大學已累計為中塔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訂單培養兩批次60名來陜“百人計劃”留學生。
蘭新哲在發言中談道,“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省科技廳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契機,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和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要求,依托省內各類科技創新主體,有效對接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著力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四項行動,以全球化視野謀劃和推動合作創新,支持“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隨后,范永斌在接受記者的提問中,對省教育廳鼓勵、支持陜西高校積極參與自貿區建設,創新“一帶一路”教育合作機制的具體措施和做法進行了介紹。他談道,一是繼續做好政策謀劃。繼續貫徹落實中省有關文件精神,探索陜西“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推動“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搭建教育對外開放平臺。二是繼續做好放權和服務工作。教育廳目前已完成向自貿區權力下放工作:與自貿區5個管委會簽訂了行政管理事項委托書,委托了3項行政審批事項;印發了《關于委托自貿區內的高等學校自主開展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培訓和考試工作的通知》,向自貿區內的高校委托了1項行政審批事項。三是大力推動國際漢唐學院和中國書法學院建設項目。引入部分社會資源,推動國學、武術、書法、中醫、戲劇等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走進來”,打造“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高地;通過校企結合,“產學研”結合,探索人文交流和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建設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基地、傳統藝術培訓及學歷教育基地、國際留學生教育基地、國際留學生雙創基地。
隨后,范永斌從與絲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與交流成果、對外交流活動、專項課題研究成果、社科研究成果等幾個方面對“一帶一路”國別區域研究方面開展的具體項目及取得的成績進行了總結和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