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少——教育精準扶貧之安康實踐
作者:席永剛 毛軍
發布時間:2018-09-25 16:24:2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陜西省安康市把發展教育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始終堅持發展教育促脫貧,教育精準扶貧實現了“一個都不少”,做出了教育精準扶貧的生動實踐。
控輟保學一個都不少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安康市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惡劣的自然條件導致安康市的貧窮發生率較高,而貧窮是輟學的最大誘因。為了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這一底線任務,安康市漢陰縣教體系統廣大干部、教師進村入戶宣講《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落實控輟保學“雙線”和“七長”責任制,以及月報等制度。同時,定期開展控輟保學專項檢查,通過公安戶籍、計生防疫等信息系統,逐戶逐人核準信息,建立了全縣3至18歲適齡人口信息臺賬和建檔立卡戶子女入學信息臺賬,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則,嚴格落實勸返臺賬登記銷號制,基本實現了貧困家庭子女無一人因貧輟學。
截止目前,安康市義務教育適齡貧困兒童100%入學,無一人因貧輟學。
學生資助一個都不少
“當我為巨額的學習費用發愁的時候,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和泛海助學行動圓了我的大學夢。”安康市鎮坪縣城關鎮新華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方芳動情地說。
近年來,安康市將教育、扶貧、民政、共青團、工會、婦聯、殘聯、慈善協會等部門以及社會組織資助貧困大學生項目進行統籌管理,進一步完善“政府引導、財政為主、多方參與”的資助體系,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為重點,對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進行精準資助,確保他們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僅2017年,全市資助大學新生7千多人次,資助資金達6695萬元,為貧困大學新生順利入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充分發揮了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
安康市教育局副局長杜宗輝說:“目前,安康中小學、幼兒園共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8.4萬名,我們都建立了詳實的精準資助檔案和資助臺賬,統籌各類教育資助資源,采取‘普惠共享’+‘貧困資助’扶貧助學模式,根據家庭貧困程度,逐一落實教育資助政策”。
技能培訓一個都不少
紫陽縣職教中心校長湯清林說:“截止2018年上半年,通過我們縣職教中心參加修腳師培訓的學員,已有14321人進入修腳行業,帶動全縣2萬多人進入修腳行業實現穩定就業,月工資4000元以上的達到60%以上,探索出了一條“龍頭企業+基地培訓+定向輸出+就業安置”的技能精準脫貧路子?!薄?/p>
紫陽縣只是安康市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安康市把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助推精準脫貧作為教育扶貧的重要抓手,通過“三統籌、三落實、三保障”對貧困勞動力實行精準脫貧培訓,全市先后涌現出“紫陽修腳”“旬陽建工”“漢陰廚師”等技能培訓品牌,使數萬農民通過技能培訓走出大山,真正實現“培訓一人、脫貧一戶、致富一方”的目標。
安康市教育局局長鄒成燕說:“安康市政府統籌培訓資源,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計其功’的原則,將人社、扶貧、衛生、農林科技及工會、婦聯等各部門培訓項目進行整合,市級培訓集中到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縣域內技能培訓項目整合到縣級職業教育中心統籌實施,建立市縣域‘大職教’格局?!?/p>
截止目前,安康市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上開展了一輪以上的職業教育技能培訓。貧困戶基本具備了擺脫貧困的一技之長。
弱勢群體關愛一個都不少
據統計,安康市外出務工人員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的35%以上,青壯年占外出務工人員的80%以上。留守兒童成為安康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安康市教育系統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學生管理臺帳和家校聯系、結對幫扶制度,完善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機制,全市農村義務段5.25萬名留守兒童得到有效管護。該市石泉縣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留守兒童教育關愛工作觀測聯系點”。
安康市教育局還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和進城落戶農村居民隨遷子女教育政策措施。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原則,按“相對就近”原則,依據戶口(居住證)所在學區,合理分配,有序入學,混合編班,保障進城務工子女全部入學,入學率100%。同時,在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方面扎實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全市建成市陽光學校、旬陽縣特教學校、漢陰縣陽光學校,成立安康市特殊教育研究會、市特殊教育指導中心、漢陰縣和旬陽縣縣級特教資源中心,開展對口幫扶,加強隨班就讀指導培訓,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全市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3%。讓所有孩子同在藍天下,共同健康成長。
學位配套一個都不少
陜南移民搬遷工程是陜西省最大的移民工程,也是安康市脫貧減貧的戰略工程。為推進全市移民搬遷工作順利實施,完善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教育配套設施,確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十二五以來,安康市移民搬遷安置區學校規劃建設堅持“統籌規劃、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整合資源、合理布局,改善條件、確保入學(園),提高質量、方便群眾”的基本原則,將學校規劃建設與當地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以及移民安置工作緊密結合,兼顧當地人口變化趨勢,有效整合和利用閑置資源,扎實推進學校規劃建設。截止目前,通過新建、改擴建已為158個移民搬遷安置點建設配套學校115所,累計投入124843萬元,建筑面積406935平方米,配套學位42593個。其中建成幼兒園76所,小學及教學點27個,初級中學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完全中學1所。
與此同時,安康市加大基礎教育建設力度,大力改善基礎教育辦學條件,不斷增強基礎教育的吸引力。近年來,完成投資45億多元,基本消除了危房校舍,驗收命名美麗新校園200多所,中小學校成為廣大農村最美最靚的建筑。
扶貧先扶智,扶智斬窮根。安康市正以“一個都不少”的承諾踐行著教育扶貧的神圣職責,在教育脫貧攻堅的路上,安康教育的步伐堅定而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