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處秦巴腹地的鬼谷子故里石泉縣,堅持將打造安全和諧的育人環境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礎工程,以保障師生安全為重點,以創新工作機制為核心,以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為主線,強化風險管控,狠抓隱患治理,深入推進學校安全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全縣教體系統無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責任事故發生,為石泉教體事業追趕超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縣相繼被授予全國“兩基”教育先進縣、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首批教育信息化區域綜合優秀試點縣等榮譽稱號,縣域教育綜合實力始終保持在全市先進行列。2018年5月底,安康市學校安全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現場會在石泉縣舉行。

黨政重視抓保障

石泉縣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教體、公安、衛計等部門參與的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教體系統內部也成立了相應組織機構,以學校安全文化建設、雙重機制建設為重點,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底線意識,定期召開小組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校園安全工作,確保校園安全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縣財政優先保障學校安全基礎建設投入,不斷加強“三防”建設,實現了校園保安配備、物防設施、監控設備三個“全覆蓋”。 該縣教體局和政府教育督導室充分運用首創的“五位一體”教育督導巡察機制,不定期開展學校安全工作專項巡察,為保障學校安全雙重機制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紀律保障。

深化認識抓內涵

該縣認為,探索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并不是拋棄以往成功的安全管理機制和方法另起爐灶,而是在過去多年校園安全管理實踐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管理網絡更完備,管理方法更科學,具體操作更簡便的新機制,以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因此,石泉縣狠抓校園安全內涵建設,堅持管控整治并重,在教體系統大力倡導“人人都是安全員”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發揮各種新媒體作用,明確不同崗位的風險管控和隱患整治責任人,繪制學校安全風險分布圖和風險隱患清單、措施責任清單“一圖兩清單”。通過QQ群、微信群、學校信息平臺等及時發布各類安全風險警示,強化安全風險防控意識,抓住關鍵環節采取預防措施,用有效的機制預防校園安全事故發生。

創新機制抓落實

在推進學校安全文化建設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中,石泉縣在堅持預防導向、問題導向、重點導向思路指引下,充分發揮縣校兩級組織推動作用和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育人網絡功能,相繼創新建立了學校安全管理“336”工作模式和學校安全預防整治6項長效機制,從機制和制度層面,有效杜絕了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發生。“336”學校安全工作模式,即在全系統強化師生安全底線意識、責任意識和核心意識3個意識,把握校園安全重要時段、重要環節和重要人群3個重點,盯緊道路交通、校園欺凌等6大領域;6項長效機制,即創新建立了校園安全風險查找機制、研判預警機制、“一圖兩清單”動態監管機制、,風險分級管控機制、應急處置機制、風險責任機制和風險公告機制。

多元融合提能力

在探索推進學校安全雙重預防機制進程中,石泉縣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總目標,始終堅持將學校安全管理與德育、校園文化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緊密融合、協同推進,收到了校園安全管理治本管長效的可喜成效。堅持德育是本。即通過狠抓養成教育、法治教育等,強化學生安全意識,促使學生養成安全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狠抓師德師風建設,著力增強教職工的師德水準和安全防范能力。堅持文化是魂。即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中,優先考慮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如后柳小學的“水之韻”文化長廊,將凡是與水相關的安全要素全部融入其中,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成效。堅持技防是翼。即石泉縣充分發揮全國首批教育信息化區域綜合優秀試點縣優勢,為學校安全雙重機制建設插上信息化技防翅膀。如利用中小學視頻監控系統,將各校風險分級依次對應繪制“紅橙黃藍”安全風險分布圖、建立安全風險管控責任清單和風險管控措施清單的“一圖兩清單”的做法,使校園安全隱患治理真正實現了可防可控目標,將中小學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